世界遗产地原住民的生产生活与当地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问题长期以来令环境专家头痛。而以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拥有1007名藏族祖居人的四川世界遗产地——九寨沟在这一问题上给出了让世界称许的答案。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区项目协调员大卫·谢帕德在此间召开的第三届世界自然遗产会议上表示:“九寨沟处理与景区居民关系的经验解决了世界难题,为全世界树立了典范”。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以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在1992年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生活在这个“童话世界”的藏族居民在上世纪50年代前依靠放牧、耕种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与外交往。
自1984年九寨沟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当地居民开始参与九寨沟旅游建设与开发,享受着旅游收益带来的好处。
九寨沟景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刘芳说:“到现在,九寨的民风民俗虽没有多少变化,但藏族居民生产方式变化很大,现在几乎没人种地了,居民收入却一年比一年高。”
1984年九寨沟景区管理局成立后,出于生态保护的需要,所有沟内居民的耕地都逐渐退耕还林,4年前开始沟内近2000头牲畜也全部迁出了沟外。当地政府通过实施景区居民培训、景区居民就业优先、从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社区居民生活保障金等措施保障当地原住民的利益。
现在,九寨沟90%以上的原住民都转行从事景区环卫工、巡山员、导游及护山卫士,已成为了保护九寨沟的一大生力军,人均年收入达1.6万元以上。
刘芳说:“如今九寨沟每卖一张门票就有7元钱是属于景区原住民共有。近几年九寨沟游客以近30万人次的速度逐年增加。光是门票收入,当地居民每天就有可能得到近100元的收益。”
九寨沟居民信仰崇拜自然万物“苯教”,认为“万物有灵”。刘芳说:“当地居民的原始宗教信仰对保护九寨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信仰使他们极力去保护大自然,在满足自身基本生存的同时,寻求朴素的人与自然间的平衡。”
为把居民的宗教信仰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当地政府还从今年开始对当地居民进行环保知识培训,教授居民护林防火、景区环保的知识。
大卫·谢帕德说,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一环就是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和鼓励他们的参与,而这应该在一种平等有效的对话机制下进行,“我们欣喜地看到九寨沟在兼顾居民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对于他们的传统文化也给予了充分的尊重”。
刘芳说,目前我们已通过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等方式,将保护九寨沟的藏族文化纳入了课题研究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