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车载导航有时候挺管事,但是有时候也让人头晕,明明穿过一条街就到了,可是按照这导航指示走,得绕一大圈才行……”太原市民王小姐来电反映这车载导航的烦恼。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装备车载导航的车友们,发现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
消协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关车载导航仪的投诉日益增多。这当中,有投诉导航系统升不了级的,有说导航仪在保修期内无法维修的,有因为安装导航仪的收费问题不满意的……
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自驾游的盛行,车载导航仪不再是少数专业人士及探险家手里的“发烧”级装备,而是成了许多车友常备的引路助手。这么先进的专司“引路”的装备怎么会给人带来烦恼甚至让人“迷路”呢?
太原市民董先生说他前段时间带家人去青岛自驾游,为方便买了一台GPS车载导航仪,刚开始还不错,可不久GPS地图上就出现一些错别字。这还不算大碍,快到青岛时,他按照导航仪的指示路线走,却走入了死胡同。后来,在好几位路人的指点下,他们才绕出来,进入“康庄大道”。更让他郁闷的是,导航仪最后干脆死机了。等他旅游回来带着导航仪去特约维修店去维修,却遭到拒绝。店员回答说:您是因为使用盗版地图,才引起导航仪无故死机的,所以我们厂家没有责任。那么究竟是谁的责任呢?店家说,使用盗版地图的董先生得自己承担责任。
既然盗版地图存在更新不到位,制作粗糙,数据不全或丢失等问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车友心甘情愿用呢?董先生说主要是因为价格,正版导航地图价格动辄上千元,而盗版地图也就一二百元吧。而记者看到的一份资料显示,在美国,10年前,10美元就可以买到一个州的地图数据,现在当然只会更加便宜。而在国内,上千元的地图数据对于消费者来说,显然过于昂贵。
看起来,使用盗版地图似乎是消费者主动选择的,出现了问题,也是消费者“活该”。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车友在消费导航仪的时候常常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而这一误区,恰恰和销售渠道零售商的助推密切相关。
“消费者买到一个车载导航仪,并不意味着他已经把导航仪和地图数据都买下了。事实上,很多时候,消费者买到的只是一个壳而已,原因就在于导航仪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品。”一位从事GPS软件开发多年的工程师表示,支撑导航仪运行的是数据,是需要不停更新的地图数据,这就是导航仪特殊的地方。而且,这些数据的生产,还受到政策管制等方面的影响,实际上并未完全市场化。很多时候,车载导航仪的经销商在给消费者推荐产品时,常常会给消费者这样的暗示:即你只要买到导航仪就一劳永逸了,这显然是对导航仪产品消费的误导。
零售商对消费者的误导还不仅在于这一个方面。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渠道零售商竟然也是推动使用盗版地图的动力之一。“要盗版还是正版地图”,这往往是不少GPS摊点零售人员问的第一句话。甚至有GPS零售商坦言,我们卖给用户的机器上就直接安装了盗版地图,免费的,因为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看来,在购买车载导航仪时,消费者还得仔细琢磨琢磨,睁大眼睛看清楚这导航仪里面的“心”是不是正版的,另外还得做好给这“心”升级更新的准备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