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涧西区牡丹广场来了一大群风尘仆仆的自行车骑行者,十分引人注目:他们年龄差别很大,肤色、发色不同,口音各异,其中大部分都很瘦削,满脸疲惫却激动异常——几位老者不断地谈论着,几名年轻人高举着自行车欢呼。
引人注目的还有他们的车子。两辆提供后勤保障的房车,车身上写有“silk route,expendition”(“丝绸之路,远征探寻”)等字样,50余辆自行车满车灰土、颜色灰暗……这是些什么人?
丝路探索之旅
当晚,在涧西区广州市场一家酒店里,我们见到了这群人的组织者和领队——29岁的加拿大人山尼·希尔。他满脸胡子,头上套着毛线帽,一身户外运动装束。
山尼说:“我们都是在网上认识的,这是一群希望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感受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我们走完了丝绸之路。”
近5年来,通过自建网站,山尼每年都和同好们骑自行车在非洲、欧洲旅行,这次是他们第一次骑自行车到亚洲旅行。
“是神奇的丝绸之路把我们带到了亚洲。”山尼的同伴、来自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克里斯说。这是个清秀的小伙子,在北京学过中文,他向同伴们讲述的丝绸之路让大家心仪不已。可除了通过书籍等了解,谁也没有亲身感受过这条开辟了欧亚交流新纪元的经济、文化、友谊之路,谁也不知道这一路上会遇到什么。
最后,探寻古文明的热情消弭了大家的顾虑。今年夏天,通过网上交流,他们一致决定,向亚洲进发!
他们这样了解世界
这是一支没有翻译的旅行队伍,活动主要组织者之一、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尔斯指着车上“丝绸之路”的牌子说:“我们不需要翻译,我们能找到和当地人交流的方式。”
长途骑行的发起者、55岁的南非人亨利·戈登头发有些蓬乱,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他说:“是的,我对丝路了解最多,骑行经验也最多。”在大家上路前,他曾一个人赴亚洲“探路”。一路上,他向大家讲解丝路的历史,传授长途旅行的经验。
穿越土耳其国境后,队伍分别经行格鲁吉亚、约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由新疆进入中国国境,再一路向东,经兰州、西安等城市来到洛阳(下图)。一路上,他们除了做一些公益活动外,还联系各地的环保组织,宣传环保理念。
虽然队伍中有厨师、护士等专业人士,也有房车、卫星电话、GPS定位仪等设备,但这1万公里的路途仍是充满艰辛。
3个多月的骑行,竟然让身高1.85米的麦尔斯体重减了不少,他由一个“中年大胖子”变成了“帅小伙儿”。
72岁的波兰人伦特·范克是队伍中年纪最大的:“我20年前到过亚洲——中国和巴基斯坦,现在的中国真让人惊喜,变化太大了。”
伦特是一家户外运动装备店的老板,对亚洲文化十分痴迷。他说:“我喜欢历史,但历史书上对丝路的介绍不能让我满足,所以我就不计后果地来了。”
“最艰难的一段是在塔吉克斯坦境内。”伦特说。在骑车翻越一座海拔3400米的大山时,晴朗的天忽然刮起大风,雪花飘飞。他们花了近一天时间下山后,都几近虚脱。
一路的异域风光让老人兴奋:庙宇、古道、大漠……更让老人高兴的是,痴迷敦煌学的45岁的儿子利用假期陪着他从敦煌骑行至喀什——“我们在许多古迹前合了影,太棒了”。
伦特说,到洛阳后他松了一口气:“妻子知道我完成了行程,已在北京等着我,再过几天我就能见到她!”
魅力古都“东方力量”
初见麦尔斯时,还没等记者发问,他就急切地谈起了对洛阳的感受:“跑了这么远,我发现你们的城市最干净;这里的人很有组织,很热心,很善良;这里的面条很好吃。”
他对洛阳的另两个感受是红绿灯多、人长得好看。
来洛阳之前,队员们试着联系到了一家洛阳的酒店,希望得到一些帮助。酒店工作人员不但帮他们规划了赴洛线路并前往迎接,还将离洛赴京的步骤筹划好了,这让他们感动不已。
9日下午一到洛阳,亨利等人就忙着去参观龙门石窟;克里斯“偷了个懒”,开着团队唯一的一辆小车去了白马寺;更多的人三三两两在市区闲逛。
10日一大早,经过一夜休息,部分队员再次骑上自行车北上北京。许多人则决定在洛阳多留几天,好好感受一下这个城市。
来自美国费城的大卫说:“费城见证了美国历史。我知道,洛阳是个古都,见证了中国的历史。我们都来自光荣的城市。”
亨利激动地说:“我们计划于本月18日抵达北京,结束这次近4个月的行程。虽然同伴们不舍得分手,但我们终于用自己的方式走完了丝绸之路,大家都觉得很幸福。我们会永远记住洛阳这个美丽的城市和善良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