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鹰社理事会经过两个多月的论证,征求多方意见并结合当前山鹰社实际情况,决定选取位于新疆境内的考斯库拉克峰为2008年的目标山峰。
望全体山鹰社员积极参与配合攀登筹备工作,为明年顺利攀登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有意愿去登山的社员积极参与筹备工作。祝愿明年的攀登顺利完成,将山鹰“走向自然、征服自我、青年人不畏艰难、勇于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山鹰社理事会
2007年11月29日
山峰简介:
考斯库拉克峰,海拔7028米,属于中国昆仑山脉西侧的慕士塔格山,位于东经75.05度,北纬38.13度,在新疆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的交界线上。
该山因为邻近慕士塔格峰,所以气候与慕士塔格相似,由于有众多山系阻隔着印度洋、太平洋气流的进入,因而气候十分干燥,降水主要来自高空西风带气流和极地冷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最好攀登时节在夏天,天气变化周期较快,从6月初到9月中旬天气就开始变
冷了。通常登山活动一般安排在6-8月为宜。
进山也比较便利,从喀什出发沿314国道到达225公里处,左拐下国道,换乘越野车/卡车,沿简易公路继续行进约9公里,到达绿工湖,下车,与驮队会合捆绑物资后徒步进BC,行进约3-4公里,需时约2.5-3小时。
在2005年七、八月份,先后有英国队、西班牙队、俄罗斯队三支队伍对该山进行过攀登,留下的攀登资料比较丰富。
存鹰之心于高远
取鹰之志而凌云
习鹰之性以涉险
融鹰之神在山巅
前些天编辑部的黄倩倩同学邀理事会就今年的选山写一些东西在山友上,算是对新社员的传。作为理事会的一员,我很荣幸将此过程作一番说明。同时,本文中可能会掺杂一些我个人的意见,也请各位理事及参与选山的人员批评指正。
山鹰社选山的惯例是理事会根据现有的技术实力,考虑我们大队伍登山特点,选定一座合适的山峰,并且理事会的成员中直接参与登山的人数可能不多。上面这句话对山鹰社登山比较了解的人可能是比较清楚其中的含义了。不过既然是对新社员的宣传,我也想把这段话拆开来说。
现有的技术实力,那我们就要看看山鹰社现有的技术实力。横向的来看,整个民间登山界里面,山鹰社的高原探险的实力算是在第一梯队的。其经验技术的积累以及高海拔探险装备的积累都是很多其他大学生登山社团甚至户外俱乐部难以比拟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纵向的来看,北大学生逐年增加的学业和就业压力客观上使得我们的登山队员难以在社团内多年(三年及以上)从事高原探险活动,这使得我们登山的技术力量流失的很快。超越前人成了一件不仅仅是需要勇气的是事情。
大队伍登山的特点:即喜马拉雅登山方式。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一定要固守这一方式,而是说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一个社团,喜马拉雅方式有很大的优越性的。其登山周期长,利于我们很多初次踏足高原的同学去适应;其冰雪技术要求并不算高,更易为业余登山队所驾御;其物质准备充足,给我们的决策者足够的余地去修正其登山计划……
合适的山峰,考虑到我们大学生登山团体的特殊性,山峰就有所谓的合适与不合适之分。其一,大学生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他们并不能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我们的登山队员在申请之前就有首先获得家长以及院系等的同意书。这样,我们爬山这样的行为就要对诸多方面负责,所以我们选的山也要获得诸多方面的认可。实际操作中这样的认可方面包括北大团委、中国登山协会等。其二,大学生每年可支配的长短时间无外乎寒假暑假,而寒假时段在中国适合攀登的山峰少之又少。这也决定了我们所选山峰必须达到的另一个要求:在暑假时段也适合攀登。这样喜马拉雅山系的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山峰由于天气原因无缘我们的大名单。
理事会成员直接参与实际攀登的人数可能不多,朴素的讲就是:选山的人最后有缘分去的不多。这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不能去的大多是有着多年攀登经验,但时间、体力、兴趣已不如当年的老社员们,他们是能够客观的估计这个队伍的实力的,并且对山峰难度的判断也是比较准确的;另一方面,很多事情如果被动的去做是很难做好的,登山也是这样。如果选山过程缺少了实际登山者的参与,那必然导致登山者在攀登时有一种被动去做的感受,难以激发起积极性。
谈到今年的选山,可以说是颇费了些周折。虽然并未出现理事就若干座山峰争执不下的场面,理事会却也是多次开到夜间三四点。最后选山的结果是,理事会内部暂定为昆仑山脉西侧的考斯库拉克峰,再去征求部分老社员以及团委登协的意见。本来这一结果并未公开的,但既然知之者甚多,这里就索性说了。
有人要问,既然并未有多少备选山峰进行讨论,那实际的讨论时间都花在哪去了?事实上,前面所说的算是一个铺垫吧。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讨论此山峰的难度与我们实际攀登队伍的技术实力是否匹配,以及实际攀登队员对攀登山峰的预期与老队员的攀登难度评估这一折衷上。在选山过程中,理事会广开言路,邀请了部分社员以及有资历的老队员与会,这里也感谢他们的批评建议。
最后,大家一直想问问理事会选山的思路是怎样的。结合自己这两三年来选山的经验,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考虑到社团的流动性以及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前面所提到的诸多限制,目前选山有一个长期的思路是比较难以实现的。从这几年看来,我们都是在看着前面的脚步走路。总结前几年的得失,然后在前一两年攀爬山峰的基础上定计划。06年我们攀登了新疆境内的博格达峰,尽管攀登过程出过些麻烦,整体看来这次攀登时成功的。只是由于博格达算是一座相对孤立的山峰,周边缺少可挖掘的山峰,且其难度对山鹰社来说确实难以驾驭。07年我们将攀登山峰定为藏北的甲岗峰。总结这两年的攀登过程,我们觉得一个相对好的天气对于我们大队伍登山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今年在选山的时候过多的将目光集中于藏北和新疆地区的山峰。考斯库拉克峰在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的边上,周边有众多的山峰资源,且暑期正式攀登季节,在张焓同学刚提出此山之时我个人就在网上找了不少相关资料。客观的讲,只要准备充分,这座山与我们队伍的实力是能够有一个好的匹配的。
附:考斯库拉克峰的介绍(柳正同学完成):
考斯库拉克峰,海拔7028米,属于中国西昆仑山脉西侧的慕士塔格山,位于东经75度06分,北纬38度14分,在新疆自治区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自治县的交界线上。慕士塔格主峰(海拔7509米)位于考峰正北约5公里处。
考峰西侧坡势平缓,其他三侧十分险峻。主要有三条山脊:西山脊、西南山脊、东北山脊。雪线海拔约5300米,冰山地貌发育,冰川末端到达海拔4800米。南、北两侧分别为考斯库拉克冰川和卡拉雄冰川。
该地区处在中亚腹部的帕米尔高原,属高原山区温寒干旱气候。周围有众多山系阻隔着印度洋、太平洋气流的进入,气候十分干燥,降水主要来自高空西风带气流和极地冷湿气流的相互作用。
该地区年平均气温4℃,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凉,无霜期短,气温日变化大。降水稀少,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蒸发旺盛,年均降水量100毫米。大风日数多,光照充足,辐射强。
考峰天气变化频繁,小周期明显。风向多为东风。最好攀登时节在夏天,登山活动一般安排在6-8月为宜。
地形及攀登路线
西山脊路线:
大本营(BC):4700M
主要危险:无。
详细描述:本营选择在山体西面的冰川舌部附近,海拔约4700米,地势平坦。北侧有冰川融水——阿尔且特克,水源充足,河道固定,不会对营地构成威胁。营地距离冰川末端有一定距离,无冰崩威胁。风较大(5-6级)。
BC~C1(4700~5300):
主要地形:河谷、侧碛堤、碎石坡;主要危险:滚石;通过方式:单独通过。
路线长度:约3千米;海拔上升:600米;上/下行时间估计:3小时/1小时。
详细描述:早出发,在本营附近过河。若水流较急,则先沿河的南岸上升至冰川末端附近,再选择水小处过河。该段路线地形简单,碎石坡平均坡度10~15度,最大坡度20度。注意保护脚踝,防止扭伤。个别路段可能会发生滚石,行军中队员必须全部配戴头盔,控制相互之间的间隔,尽量避免走坡度较大的石坡,并避免两名队员走同一条垂直线;危险路段前后注意观察,采取单独快速通过的方式可以规避。
C1:5300M
主要危险:滚石。
详细描述:此处为西山脊末端的三角形雪坡,在雪线附近选择没有冰雪覆盖的岩石地带建营。注意必须能看到BC,最好能看到C1~C2的大部分路线。在此前提下,考虑尽量靠近雪线,以提高烧水、换鞋效率。坡度20~25度,注意平整营地。
C1~C2(5300~5900):
主要地形:雪坡;主要危险:滑坠;通过方式:结组。
路线长度:约2千米;海拔上升:600米;上/下行时间估计:4小时/2小时。
详细描述:该段路线主要地形为雪坡,平均坡度15~20度,最大坡度25度。视野开阔,雪层较稳定,结组通过,沿图示路线上升,避免横切。距离C2营地500米处~300米处路段可能会有明、暗裂缝,采用绕行、插路线旗等形式予以规避,若裂缝密集则考虑修路(视具体情况而定,约100米路绳)。
C2:5900M
主要危险:滑坠、大风。
详细描述:在西山脊的5944平台上,宽阔平坦,风大。选择在风相对较小的平台西南部建营,可以看到C2~C3路线的山脊部分,有可能看到BC、C1,但看不到C3。在C2营地附近将划定安全区域,要求队员限定在安全区域内活动,避免滑坠。
C2~C3(5900~6500):
主要地形:刃脊、雪檐(或冰岩混合)、雪坡;主要危险:滑坠、流雪;通过方式:修路。
路线长度:约2千米;海拔上升:600米;上/下行时间估计:3小时/1小时。
详细描述:该段路线是整个攀登过程的难点。前大半为刃脊,平均坡度20度,最大的危险是大风造成的滑坠及流雪,由于缺乏刃脊经验(尤其是冰岩混合),应全程修路以保证安全(约1200米路绳),且通过时注意对天气的把握。后小半为雪坡,平均坡度20度,注意路线的选择,除不横切外,还应避开潜在的雪崩区。
C3:6500M
主要危险:滑坠、裂缝、雪崩、大风。
详细描述:在西山脊中上段,长距离的雪坡,15~20度,无合适平台建营,可以看到BC,看不到顶峰。
C3~TOP(6500~7028):
主要地形:雪坡;主要危险:滑坠、大风、雪崩;通过方式:结组。
路线长度:约2千米;海拔上升:500米;上/下行时间估计(空身):3小时/1小时。
详细描述:最长的一段大雪坡,平均坡度15~20度,有潜在的雪崩危险。要早出发,早通过,以节省体力并防止流雪、雪崩危险。前半段看不到顶峰,庞大的雪坡容易令队员方向感缺失,应全程使用路线旗,结组首尾应时刻矫正方向,将雪崩危险将至最低限度。高海拔天气把握程度降低,能见度差坚决不行军!
TOP:7028M
主要危险:滑坠。
详细描述:顶峰较平坦,风大。设立临时保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