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事从韩国回来,颇有感想,写了一些很不错的文字,现在发上来,与大家分享。我也去过韩国,可是不如他的感触深刻,还是自己太懒了,不想写东西了
韩国印象
2007年11月25日至12月3日,本人参加了赴韩研修班。韩国之行虽然短暂,但它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是深刻的。如果说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使人惊叹,那么它的文明、节俭、自信和进取精神则让人震撼。
一个文明的国度
来到韩国,人们第一感觉就是这里非常安静祥和,无论在机场、超市、酒店还是在马路上,没有高音喇叭的烦人广告,没有公共场所的大声喧哗,看不到遮天蔽日的暴土烟尘,看不到满地丢弃的纸屑、塑料袋,听不见汽车的笛声,听不见商场促销员的高声叫卖,也听不见在酒店里就餐的食客们喝五吆六的划拳声。
在韩国,除了在首尔总统府附近可以见到警察和警车,其他地方基本上见不到警察、城管和交通协勤人员。人们自觉遵章守纪,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和谐、友善。在我们到达韩国的第一天,去机场接站的是一位50多岁的司机,见大家行李比较多,这位司机主动下车帮我们往车上装行李,到达住地后又下车帮大家把行李从大轿车下的货箱中取出来,还站在车门口一一与大家道别。
韩国是一个“轮子上”的国家,校园里、大街上跑的是汽车,胡同口、小区里停的是汽车。然而,在这个庞大的“车海”中,我们所担心的并不是被汽车碰上,而是不小心挡住了汽车的路。一天中午,我们几个人说笑着走在前往食堂的小马路上,不经意间,我们突然发现一辆汽车正悄悄地跟在身后,我们快走它也快走,我们慢走它也慢走。见此情况,我们赶紧闪出一条路,开车的小伙子一边挥手致谢,一边驾车快速前行。从此以后我们上街总是紧靠路边行走,并相互提醒:千万别挡住人家的汽车。
在我们的住地附近有一片颇具鲜族风格的居民小区,一天中午,我们结伴到这个小区游览。正当我们在一座古香古色的小门楼前拍照时,从旁边一个制作服装的小店里走出来一位60来岁的韩国老大姐,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由于语言不通,我们不知道她在讲些什么。当时大家身上都挂着用韩文书写的表明身份的标志牌。这位大姐看过之后,更是显得十分高兴,非要请我们到她的小店里做客,为了不影响她的生意,我们婉言谢绝了。
在韩国,所有的停车场都有为方便残疾人的专用停车位,所有的高大建筑都有残疾人专用电梯和专用厕所。一天中午,我们参观完仁荷大学图书馆准备乘电梯从四层下楼,由于正值午后,乘电梯到图书馆来的人比较多,两部电梯上上下下十分繁忙。突然有人发现旁边一部电梯门开着,也无人乘坐,大家非常纳闷,导游解释说那是一部残疾人专用电梯,是专门为残疾人配备的,平日里人再多,正常人也自觉不使用这部电梯。
在韩国几乎所有公共场所都向公众免费提供餐巾纸、面巾纸和卫生纸,人们也都自觉按照用多少取多少的惯例取用,没有人将这些公共物品据为己有,也没有人将用过的废纸随意丢弃。
一座节俭的城市
号称亚洲“四小龙”的韩国,国民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第十位,是名副其实的超小康社会,可是你在韩国却丝毫看不出一点一滴的奢侈、浪费现象。
在韩国,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十分少见。在我们入住的仁荷大学平生教育学院专家楼里,服务台向我们提供的牙膏不是国内宾馆饭店常见的那种的5毫升装的小牙膏,而是160克装的特大号牙膏,这次用不完,下期来访者接着用;拖鞋也不是一次性使用的纸质拖鞋,而是布面胶底拖鞋;梳子每个房间仅有一把,由入住者共用;牙刷则一律自带;10克重的小香皂仅在我们入住当天提供过一块新的(还有半块是上期用剩下的),由于大家都自带了香皂,所以直到我们离开,客房服务台就再也没有添过香皂。
在韩国,不论是学校的食堂还是校外的餐馆、酒楼,都使用不锈钢筷子和不锈钢饮水杯,吃的是份饭。在仁荷大学教职工食堂和学生食堂,每餐提供两种份饭供就餐者选用,一般情况下,主食大米饭根据个人的食量大小盛取,蔬菜则按当日食谱提供。据我们在学生食堂餐具回收处观察,在这里就餐的学生十分节俭,垃圾桶里没有一粒米饭、一片菜叶。据了解,韩国在上世纪70年代国民生活初步好转的阶段,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为了节约资源,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类食堂、餐馆一律向就餐者提供份饭,同时对每份饭菜的营养成分、配比等提出了要求。
到韩国的超市购物,商场可以提供塑料袋,但每个要收取50韩圆(折合人民币0.45元)。为了鼓励市民减少浪费和杜绝环境污染,韩国许多大型超市都向顾客免费提供旧纸箱和打包带、胶粘带,这些纸箱按规格大小堆放在打包服务台下面,由顾客根据所购物品的多少取用。

一个自信的民族
作为“汽车王国”,人们在滚滚的车流中可以发现,韩国产的“现代”、“契亚”、“大宇”牌汽车占绝对多数,外国品牌的车少而又少。为了探究到底有没有进口车,我们在仁荷大学校园内经过三天时间的苦苦寻找,终于在停车场成千上万辆汽车中发现了一辆“雪佛兰”和一辆“宝马”。
我国大中城市里随处可见的“麦当劳”、“肯德基”的招牌在韩国也相当少见,在仁川最繁华的市中心仅有一家“麦当劳”快餐店。据导游介绍,“麦当劳”、“肯德基”也曾经受到过许多韩国青少年的追捧,后来韩国“乐天”(LOTTE)公司也经营了快餐产品,口味类似“麦当劳”、“肯德基”,于是那些喜欢洋快餐的韩国人纷纷涌进了“乐天”,“乐天”由此战胜了“麦当劳”、“肯德基”。
在韩国,到处都有销售各种饮料、小食品的自动售货机,透过售货机洁净的玻璃门,我们发现,里面几乎所有的饮料和小食品都是韩国生产的,大家在国内非常熟悉的“可口可乐”、“雪碧”、“德芙”、“雀巢”等,在这里已不见踪影。
众多韩国人把驾驶国产汽车,使用国产商品作为一种荣耀,同时他们也为国产商品过硬的质量感到自豪,或许正是这种浓浓的民族情结铸就了整个国家的辉煌。
一群进取的国民
在近代,韩国曾经沦为外国的殖民地,饱受过战火的蹂躏,韩国的许多基础工业大多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韩战(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发展起来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奋斗,韩国许多企业已经成长为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电子、汽车、机械设备等产品行销全球。
韩国现代集团所属的现代制铁厂,创建于1954年。这家当年建在海岸滩涂上的小炼钢厂,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1200名员工、年生产1710万吨优质钢材的现代化企业,产品20%销往海外。谈到企业员工的福利待遇,该厂公关部李部长十分自豪地告诉我们,现代制铁厂员工平均年薪约合人民币50万元,企业还向所有员工子女(不论几个孩子)提供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学费、生活费。
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三星电子,是韩国最早生产家用黑白电视机的企业,建厂之初仅有36名员工。30多年过去了,目前三星电子已成了拥有海内外员工15万人,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设立了分厂,2005年实现利税100亿美元的大型跨国公司。设在韩国水原市的三星电子公司研发中心,22000名科研人员每天都在捕捉、创造着最先进的科技资讯和尖端产品。在公司的产品展示大厅里,可播放卫星电视的手机、不用耳机的MP4、屏幕任意放置但画面始终保持正常的液晶显示器以及智能化的吸尘器、微波炉等最新产品让参观者耳目一新。
人文关怀、技术创新——从现代制铁和三星电子两家企业,我们似乎可以找到韩国经济腾飞的奥秘。
此行的目的地——仁荷大学,韩国一所著名的民营大学,18000余名来自韩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青年男女在这里求学。在与他们相处的一周时间里,我们每天看到的是他们手拿书本从寝室、餐厅赶往教室的急匆匆的脚步,是他们在静悄悄的图书室里查阅资料的专注神态,是他们宿舍大楼里打扫的一尘不染的廊道、楼梯,是他们免费洗衣房中保养的光可照人的全自动洗衣设备。
在我们离开韩国的前一天中午,明媚的阳光下十几名大学生分两组相对端坐在两排长条桌的后面,一名好像是评委的学生坐在两排桌子中间的一张桌子后面,一场校园辩论大赛开始了……
波音777带着巨大的轰鸣从仁川机场起飞,从飞机的舷窗俯瞰,青山绿水如诗如画、蔚蓝蔚蓝的海面上点缀着星罗棋布的岛屿。再见了,勤劳善良的人民!再见了,金达莱盛开的地方!
(2007年12月写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