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古城,静静地沉睡在塔克拉马干沙漠的腹地,在一百多年前,被来自西方的探险家从睡梦中惊醒,洗劫之后又是长久的睡去,古老新疆曾经辉煌的塞种人,在无知所踪后只留下一串串宝石的项链,散落在漫漫黄沙里。
丹丹乌里克
丹丹乌里克位,年代在3-8世纪,于田县城北约130公里处,克里雅河下游的西岸,干枯的古河道自南向北贯穿而过,遗址沿河分布,东西宽约2公里,南北绵延十余公里。重要遗址集中在南部,包括圆形城堡、民居、寺庙在内,共发现近20处建筑群废墟,它们与古灌溉渠道、果园、田地一道,构成一个统一的结构完整的遗址。
强劲的风沙和流动沙丘,至今仍是遗址面临的主要威胁,许多建筑已经被侵蚀殆尽。
遗址中寺庙建筑占相当比重,在发现的不到20处的建筑群中有近一半是或含有佛教的寺庙,其中还有一个汉僧寺庙-护国寺。寺庙装饰与大乘佛教有关的雕塑与壁画。出土的文物除石、陶、铜、铁、玻璃、钱币外,还有大量的版画,涉及一些著名的传奇故事和汉、梵、婆逻迷等不同语种的各类文书,内容从官方文牒到普通信函,从契约到佛教典籍相当广泛。然而,我们至今没有考古证据证明遗址的废弃是因何原因。就让它作为一个历史的悬念,留给后人去猜测、去探索吧。
1992年国家考古人员对丹丹乌里克进行了一次整理性挖掘,之后仍然让她安静地沉睡在大漠的深处。
具体日程:
D1 和田--于田
D2 于田—巴斯艾额勒(四驱沙漠越野车),与我们的驼队汇合,夜宿达里雅布依人家,领略纯朴的民风和民情
D3 巴斯艾额勒出发轻装徒步向西至约15公里处宿营,宿帐篷。装备、食品和水由骆驼背负
D4 继续向西行至丹丹乌里克,宿帐篷。沙漠中的古城遗址,五平方公里左右。
D5 -D6丹丹乌里克返回巴斯艾额勒,夜宿达里雅布依人家
D7 巴斯艾额勒-于田(四驱沙漠越野车)
D8 于田-和田
从于田出发至丹丹乌里克往返约260公里,路途艰难,多为无人区和沙漠,此安排时间较紧,一般还需要1-2天的机动时间。
最佳时间:
9月底-11月底,2月初-3月初。冬季也可成行,且景色独特。其它时间风沙大,且5月-8月沙漠中温度太高不宜成行。
装备:
俱乐部提供的装备:
车辆、工具、驼袋、帐篷、防潮垫、餐具炉灶、燃料、GPS、对讲机、食品和进入沙漠后的饮用水、常用药品
个人必备装备:
背包、睡袋(冬季按零下15度左右温标准备)、高帮徒步鞋、冲锋衣裤、防风眼镜、帽子手套、吃饭的餐具(装备不足者俱乐部可提供租借)
塔克拉玛干腹地的桃花源
于田县有一条伸向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绿色长廊”名为“达里雅布依”。达里雅布依是维语大河沿的意思,是于田人对克里雅河下游两岸的统称。达里雅布依是克里雅河河水渗入沙漠后再露出而形成的沙漠中的绿洲长廊,形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一大自然奇观,被许多地质专家誉为大漠深处的“桃花源”。
2000多年前,克里雅河注入了塔里木河,河流的贯通形成了丝绸之路的中道和南道的通道,这条沙漠通道连接着龟兹国和扜弥国。后来,因为塔里木河断流,使达里雅布依成为了世界上最孤寂的地方之一,达里雅布依人与他们世代相守并燃烧的火一起,在这里与世隔绝地生活了400多年,直到他们在1982年被一支石油勘探队偶然发现。
达里雅布依地域辽阔,面积约324平方公里。有胡杨林、红柳灌丛草场116万亩。距于田县城216公里。尽管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但水草丰富,景色宜人。不同的季节里,葱绿和金黄交替的芦苇和胡杨,千姿百态,自生自灭;疏密有秩的红柳,灿若云霞,错落有致的杂色灌木于胡杨和红柳相依相伴,白黄色的罗布麻花,恍若仙境。
达里雅布依周围有很多古代人类活动遗址。著名的有喀拉墩、马坚里克、丹丹乌里克和圆沙古城等。汉唐时“丝绸之路”的南道就是由此通行,盛极一时。然而,随着风沙不断南侵和河水的不断改道或断流,昔日的繁荣变成了茫茫沙海。
达里雅布依之所以能够在沙漠深处存在下来,是因为它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每年夏季,克里雅河水流经这里,即使在冬季枯水期,距河床底部约2米的地方仍有丰富的地下水。大片的胡杨林是牲畜的天然牧场,也为达里雅布依人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能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