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第一次自助旅行,一个人去了杭州,坐在出租车上去找宾馆,在南山路的拐角看到国际青年旅舍的蓝色三角和冷杉标志,欣然前往,从此便与青年旅馆结缘。
对于自助旅行者来说,青年旅馆无疑是最好的住处。首先,他的选址一定是在著名景点附近,并且交通非常方便,并且有一定的当地文化氛围,比如拉萨东措青年旅馆就是由黄教某个达赖的故居改建而成,院子里还有一口500年历史的古井;第二,床位非常便宜且卫生有一定保障,基本设施一应俱全并且是半自助或免费的方式,还有若干旅行专用设施,比如闪逛时骑的自行车,这很适合年轻旅行者;第三,他建立了非常轻松愉快的旅行文化,住进这里的只是单纯的喜欢旅行的人,我在杭州的青年旅馆就看见服务员跟一个拖着拉杆箱打扮精致的女士说客满,十分钟后又住进来几个背包客。
进旅馆享受的是半自助的服务,可以用厨房自己做晚餐,购物和用完电脑后自己去柜台付钱,可以去PUB自己组织或是参加别人组织的活动,当然还包括给那条叫丫丫的小狗洗澡。进了青年旅馆,再孤僻的人都很容易跟人打成一片,因为那里的服务员从一进门开始就会用“你回来了”,或是“去哪玩了”这样的问候语打招呼,晚上睡觉前和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人像在大学寝室里一样卧谈感觉很平常。
我曾猜测过青年旅馆是否赚钱,因为有很多服务设施都免费,尤其是拿下那样的地段成本必然很高,我一度怀疑他是由某个机构或是基金赞助的。
三年前去西安旅游,给西安书院青年旅馆打电话,旅馆说早上派车来火车站,让人感动。后来在旅馆里,有好事者说现在西安的三个青年旅馆竞争挺激烈的,服务也越来越好了。后来到了洛阳明苑青年旅馆,以往的好印象则彻底被打破,这里明明就是从一家二星的宾馆里拿了几个房间改建而成,10人间的床位80块一人,已是青年旅馆中的天价。自助服务项目基本取消,吃饭拿饭票去旁边的酒楼,有几个驴友住了一晚就换地方了。随后又发现南京的梅花山青年旅馆干脆全是220元一间的标间,走进去的时候居然有人叼着烟在里面摆酒和打牌。除了好地段和好风景,青年旅馆服务于自助旅行者的氛围已经荡然无存。
去年青藏线刚开通的时候,我在拉萨东措青年旅馆门口被一个开家庭旅馆的人塞了一张名片,他们提供了与青年旅馆同样价格的床位,但服务更加周到,因为有藏族阿妈做饭吃。后来打算投资东极岛的朋友想办一个吸引背包客的旅馆,我直接建议他去加盟,因为那时我费了好半天劲打开国际青年旅舍的网站,发现加盟费一次交3万块就行,没有太多限制,办好工商登记手续,贴上青年旅馆的标签就行,当时朋友在岛上有房有地,经营得好一年赚几十万不成问题。随后在珠海的度假村酒店,我发现这里也能看到青年旅馆的蓝色标志了。
今年初,一个很资深的驴友跟我说她很久不住青年旅馆了,因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即便宜又干净的家庭旅馆或是小招待所。她曾在几个中型城市花不到50块钱住过小旅馆的标间,非常干净。早上出来的时候碰到几个背包客,成功的结伴同游。然后她的评价是,比青年旅馆好多了。
或许再过几年自助游产业越来越大的时候,国际青年旅馆留下的就只有那曾经神秘的背包客文化了。
相关文章:
温暖如家的青年旅舍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读书的时候开始喜欢杭州,不说其他,光是一个西湖就是四季皆宜,可以一直一直地看下去都不会厌倦。这两年去杭州却喜欢上了杭州的国际青年旅舍,喜欢那儿的小亭小院,喜欢那儿家里一般的食物,喜欢那儿并不宽畅但总有驴友留下心情感悟的空间。这个叫青年旅舍的地方就是有本事营造一种让你亲近如家,每过必往的热情。
就在西湖边上的名叫“过客”的国际青年旅舍那儿还养了条巨和善的小狗,叫丫丫,总是乖乖的,从来不咬人,也不乱吠扰人;旅舍门口还贴了张小告示,本子上撕下来的纸头,上用圆珠笔写着:“晚归请按门铃,请勿翻墙。”旅舍二楼的小阳台上还可以搭帐篷,吹湖风,在人满为患而又不是太冷的时候,不失为一个冒险而又有些风雅的选择。
国庆节之前还在住满觉陇的“江南驿”住过一宿,在山上,正好可以远眺群山,仲秋时分还是杭城赏桂的最佳去处。但江南驿最著名的却是他们家的小厨,夸张到要提前好几天预订。然而,到了那儿,看到搁在进口处的小黑板,你就会发现厨艺也不是吸引大家的去那儿吃住的原因。小黑板上写着:
我们提倡自助环保
1. 请为自己倒茶
2. 酌量点菜,请勿浪费
3. 不使用一次性碗筷
4. 不换骨碟,果壳等请倒垃圾桶
5. 杂志看完请放回原处
立马就有一种很温暖、但又需要自律的感觉。走进大门,是一张横几,上面摆着一堆青花粗瓷的茶杯和一个硕大的茶壶,茶壶旁边还有一个大青瓷的盆,里面搁着许多苹果梨和一张纸条“水果请自便”。原来我们是到了朋友家里来做客,而不是去住酒店,吃饭馆。
住下来,昏黄的灯光、干净的床铺,至少还是很温馨的。如果你觉得贵,还可以选择45块钱一张的床位,虽然有些安全方面的担心,好在住这儿的绝大部分是海内外的背包客和学生,大家都是身无长物,倒也不必过分发愁。况且不少青年旅舍还有柜子,习惯了青年旅舍的朋友可以用自带的锁把自己的行李锁牢了。
放下行李,洗漱罢,吃好饭,旅舍还有自行车出租,15块钱半天,可以随心所欲地骑车在“绿杨荫里”“行不足”,或者到满觉陇山上采集桂风。
上海的青年旅舍也很不错,虽然不曾亲身住过,但去办会员卡的时候去过一家,就在明天大酒店的后边一个旧式的弄堂小屋里;在外滩逛的时候也路过一家,叫船长,里面果然很多木质的器物,仿佛夹板船上;去黄山的时候,虽说当地很多小旅馆都不错,但第一次,不晓得其他旅舍状况下,我还是首选了青年旅舍……
事实上,在各类的住宿形式中,青年旅舍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住宿连锁组织,它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在全球60多国均设立旅舍,共有4000多家,床位数达到3500万个,有国际会员超过400万人,世界上有1000万青年旅游者在使用青年旅舍,由此可见青年旅舍在国际上受欢迎的程度。内里设备完善,租金一般在100元人民币上下,相当经济。而且因为青年旅舍是国际型组织,在这儿你还可以结识各国黄毛红毛,谈得投机,第二天就还可以携手同游,也是一番乐趣。
相传,青年旅舍最早是因为德国一位名叫理查德?斯尔曼的教师带领一班学生徒步旅行,途遇大雨,只能在一个乡间学校里,以稻草铺地当床,度过了艰难的一夜。彻夜未眠的教师,萌发了建立专门为青年提供住宿旅馆的想法。当时才1909年。
理查德?斯尔曼主张青年走出校门,亲近自然。他说:“所有的男孩女孩都应该走出校门,参加远足,留宿青年旅舍。”他带着这一想法四处游说,最终有人接受了他的想法。
1912年,世界上第一个青年旅舍在德国一个废弃古堡Altena 中诞生,并奠定了青年旅舍的基本结构,即以“安全、经济、卫生、隐私、环保”为特点,室内设备简朴,备有高架床、硬床垫和被褥、带锁的个人储藏柜、小桌椅、公共浴室和洗手间,有的还有自助餐厅、公共活动室。
因为租金便宜又干净,很快受到了青年人的广泛欢迎。一年后,青年旅舍即达到83家,共2.1万个床位。1932年,国际青年旅舍联盟在阿姆斯特丹成立。现在世界青年旅舍已经遍布各个国际旅游区的中心地带,除了传统的学生和青少年外,还有很大很多是三十岁左右的或是全家开车出行或是独自出游的背包一族,除德国巴伐利亚州严格遵守客人必须是年龄在26周岁以下的青年人外,其他地方的青年旅舍对所有人开放。
因为发源于欧洲,青年旅舍在欧洲尤其发达。做学生的时候,去欧洲玩,大家首选的地方必然是youth hostel,而且预订非常方便,电话、传真、邮件都可以预订,你甚至可以自带床单被套,价格会更便宜一二十块人民币。而比利时的青年旅舍更是环保到房间里的垃圾桶上都贴着no paper, no food, no plastic,外面走廊里有专门扔这些的垃圾桶。但我们至今仍然疑惑,那房间里的垃圾桶是用来丢什么的?
对于我们这些“只出不进”的学生而言,青年旅舍不仅仅是最便宜的选择,而且还是最有趣的选择之一。他的选址和氛围总能够让你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平易的方式接触到当地人的生活。有些旅舍陪炉子,从边上的小店买来食物就可以自己做饭吃了——用当地人最熟悉的食物和佐料。
有人评价说,相比我们熟悉的如家,青年旅舍倡导自主独立精神,讲究“样样事情绝对需要你自己动手”的个性服务,“体现了一种浪漫的理想主义旅游观”,因此也被称之为“青年之家”和“背包客的乐园”。
事实上,1998年才被广州省旅游局引进的国际青年旅舍,现在国内已经发展了100多家连锁,而她的这种“体现了一种浪漫的理想主义旅游观”的独特氛围和运营模式也在吸引其他组织效仿他们的品牌和布局,突破经济型酒店的混战局面。
北京就发展出来了万里路青年酒店连锁发展联盟(Utels Youth Hotels & Hostels Federation, UYHF)。这个打着中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的民族品牌的旗号的品牌,正是因为在铺天盖地的经济型酒店中实在没有办法表现出自己的优势所在,于是就效仿青年旅舍的模式,降低加盟费用,用青年酒店(挂牌二星以上,含二星)、青年旅馆( 无星级旅馆或二星以下,不含二星)、红灯笼客栈(特色民居,家庭旅馆)这三种模式突出自己更加温情的一面,来招徕顾客。收益我们无从考证,但似乎效果不错。
另一次我在杭州,江南驿也人满为患的时候,我在附近的虎跑路小山丘找到另一个打着“青年旅舍”牌子的地方住下。结果发现,虽然这家没有国际青年旅舍的牌子,而是加盟的一家“国内的青年旅舍”。虽然具体是那家青年旅舍我并不知晓,但院落一样的别致引人,房间也是干净整齐。天黑了,主人家在楼下喝酒聊天,还招呼我们加入他们一起闲谈。早餐,当然我也得以下厨,煎了两个鸡蛋,配上一碗粥,一碟酱瓜和花生米,一边喝粥,一边眺望远山。
再次被这种舒服的感觉牢牢吸引,哪怕作为一个景点,也值得再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