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下消费市场逐渐萎缩,捂紧钱袋子的消费者更希望商场能够实价销售商品。日前,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商场进入卖实惠的时期,从与供应商博弈的折扣恶性循环中走出来。
“满100减50”,“新品上市7折”,由于消费市场萎缩,今年“十一”之后,各商场都在加大低折扣促销以提高现金流,维持市场份额。多年以来,打折一直是各商场销售的法宝,但伴随着打折促销的是商品价格水涨船高,一件上衣动辄几千元、上万元在号称中高端的商场里比比皆是,许多工薪阶层被阻止门外;在高价被市场冷对时,商家再通过打折等方式促销。这种商家普遍的诟病致使新品上市就打折,以至于在行业内形成不打折就不正常的现象。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商场打价格战时要求品牌以高折扣促销,供应商生产商为了保证利润,只能把价格抬高,由此,价格虚高现象在商场与供应商博弈中不断上演、恶性循环。再加上商场向供应商收取销售扣点、促销费等,这些费用都使商品价格不断攀高。
在商场集体“攀高”的情况下,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切割。一些感觉到“寒意”的商场开始着手调整。“大众的商品销售还比较好,手表等高档消费受宏观经济影响挺大的”,西单商场副总经理周京堂表示,将调整一些销售不太好的品牌,强化羽绒服、珠宝等品类经营。
“商场在经济不景气,消费紧缩的情况下,应该随着经济形势调整经营定位”,北京工商大学陈及教授认为,北京大部分商场都定位中高端,经济不景气使消费奢侈品的人群减少。“虽然经济不景气对于中高端消费的影响尚未完全体现,但中档偏上定位的商场肯定会受到较大影响,商家应该未雨绸缪”,陈及表示,百货商场应该趁着销售不太好的时期进行软硬件的调整,同时培养维护好与供应商的关系,等到消费市场复苏时发力。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则建议,百货不能盲目推国际品牌,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品牌。
“商场扩大内需的根源在品牌资源上”,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表示,零售商之间的竞争更多反映在对上游品牌的控制,如果商场能有大量独特品牌,不再以价格战为主,那么商品就会有较大的价格下降空间。
目前,我国服装等行业一直以出口导向为主,产品研发、品牌打造方面投入不够,国内品牌很难挤进中高档商场。赖阳认为,商场掌握大量一线消费信息,可以通过代理等方式引导厂商进行产品生产、品牌塑造,或者与厂商合作开发一些自有品牌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