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记者收到了新疆乔戈里高山探险的麦子从海拔5200米的海拔珠峰大本营发出的电子邮件。她在邮件中介绍了目前杨春风率领的珠峰登山队在珠峰的情况,并表示登山队将在五月中旬择机冲击顶峰。
预计5月中旬将冲击顶峰
据麦子介绍,目前按照登山队制定的逐段适应升高的计划,参加攀登珠峰的全体队员已经在6500米前进营地进行了4天的适应训练后,目前队员整体状况良好,前几日有高山反应的队员综合适应能力逐步得到调整,队伍在25日11时向6800米高地行进,继续适应训练。
26日在6500米营地,全体队员必须要接受器械方面的熟悉和训练;27日以后,根据队员身体状况,继续往7028米-7500米之间高地适应训练,之后将撤回6500米营地休整,5月1日返回大本营。
麦子解释说,在登山运动中,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山,因高差较大,人体的各种器官不能立即适应高山缺氧的环境,难以从大本营一次攀登直达顶峰,一般多采取逐段适应升高的方法。登山队将从5200米的大本营出发,经过数次往返行军到达6500米的高度并逐渐适应后,再从大本营向8844.43米的珠穆朗玛顶峰冲击。4月21日,登山队进入正式逐段适应升高阶段,队员需要在接下来的9天时间里,在6500米的高度左右做艰苦的适应,这种渐进的适应改变使身体能够更好的承受缺氧环境,为5月中旬冲击顶峰打好基础。
气候恶劣大风影响通讯
麦子说,就在她发邮件的18时,珠峰大本营每日如期而来的大风又已经刮起,而且随着太阳逐渐落下,夜里非常寒冷。每日凌晨,大风很准时地又临至大本营,山上的风速会更强,与山下的通讯将非常困难。4月22日18时,登山队长杨春风通过卫星电话向大本营传来简练准确的消息:登山队全体队员已经安全抵达6500米(前进营地),队员状况还行……”,随之电话进入无信号状态。麦子说:“在断续的通话时刻,举目望着巍峨的珠峰,让人不由地感动,这份感动来源与山上艰苦训练的队员与大本营工作人员之间心灵相同的守望。”
麦子在邮件里写道:“4月25日在大本营,我们早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大风拍打帐篷里的声音,今日里的对讲机超常地反应正常,只要山上山下能够有效地沟通,除了有必要了解到队伍基本情况外,我总是要迫切知道已经出现高反症状队员的情况, 连日在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进行适应训练的登山队伍与大本营只能通过断续的对讲机联系沟通。”麦子将在27日出发,预计28日赶到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在5月1日与队伍再返回大本营。
在6500米营地艰苦训练
麦子是此次登山队的队医,她介绍说,高山反应是每一个登山队员(包括工作人员和协作)都必须经历的过程,通常是在抵达高海拔的12到24个小时内开始发作,也有人在大本营适应了一段时间后,随着训练高度的提升,呈现不同的生理反映(眼干、咽干、头痛、胃肠不适、失眠加剧、风寒感冒……),主要视个体身体素质决定高反程度和高反时间,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痛苦难熬的一个个夜晚。队医会按规定程序为每一个上上下下进行训练的队员及协作进行身体健康测试和治疗,这是每日必做的功课。
登山队25日在6500米附近的冰川选择了一处合适的冰壁进行训练,练习模拟攀爬冰壁。通过对攀爬器械的反复使用,队员表示,这样训练对提升攀登技能有很大的帮助,效果非常明显。在冰壁训练的同时,还专门架设了金属梯子,目的是在海拔6500米处模拟处珠峰第二台阶。所谓“珠峰第二台阶”,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680米的北侧攀登路线上的一处难点,它横亘在珠峰北坡传统路线上8680米-8700米之间的岩石峭壁,其中一段近乎直立的高4米左右的峭壁,立在通往山顶的唯一通途上,这里是通往顶峰的最后一道门,也是一道鬼门关。登山队员要克服攀登路段上的困难和险阻,在6500米高山条件下模拟通过“第二台阶”训练显得很有必要和重要。
相关背景
每年3月初至5月末,珠峰地区由风季过渡到雨季,而9月初至10月末的秋季,又由雨季过渡到风季,这两个季节中,出现较好天气的可能性较大,因而被认为是攀登珠峰的最佳季节。麦子和她的队友们,将选择春季沿西北传统路线攀登珠峰。
据了解,这次珠峰攀登活动已经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许可,由新疆登顶珠峰第一人、高山向导杨春风任领队,登山队共有8名队员组成,除2名队员是新疆人,其余均为内地登山爱好者。整个队伍从总指挥、联络官等均由新疆人担任,这意味着这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攀登珠峰的“新疆登山队”。
珠峰大本营传回邮件原稿:
4月25日珠峰大本营新闻报道--新疆乔戈里麦子(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