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撒哈拉:金飞豹4月21日日记——沙漠中的威尼斯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11-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4月21日 莫普提 晴

又是忙碌而疲惫的一天,河水越来越浅,我们的皮纳斯每前进一公里都显得很费劲,经常要下水推船或抬船。当地人的友好和热情又一次的帮了我们的大忙,如果没有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的帮助,我们要想在一天之内从杰内抵达莫普提是不可能的。

莫普提是马里中部城市,坐落在尼日尔河及其支流巴尼尔河汇合处的三个小岛上。正因为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成了撒哈拉深处的“威尼斯”。环抱莫普提的是一圈浅草草原,再往外不远,就是沙丘砺石密布的大沙漠了。

河边的渡船

一直以来,莫普提都有“千鱼之城”的称号,每到雨季,2.4万平方公里的季节湖一望无垠,肉质细嫩的尼罗鲈、能长到1米多长的马里鲑,和各种各样叫不上名字的鱼在这片水域繁衍生长。但现在是这里的枯水季,不但看不到汪洋遍地的景象,连我们的船要前进都很困难。

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渔船,居民们出行的主要工具也是渡船,集市上很热闹,莫普提生产的熏鱼、干鱼,不但热销非洲邻国,还远销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市场。

莫普提可以算是撒哈拉深处第一大的水陆码头了,附近四乡八镇的各种土产、特产,都要用大船小舟运到这里,再装上汽车送往首都巴马科或者边境口岸锡加索,从那些地方运来的工业品也要在这里装上船,分送到边远的村镇。

走在莫普提的街上,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鱼腥味儿,这里的卫生状况非常糟糕,垃圾遍地,污水在街道上四处流淌,大量的垃圾和废水就直接丢弃到河里。到了这里,尼日尔河的水质早已不复在赛古时的清澈,变得浑浊,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富营养化的征兆。河岸边生长着成片的凤眼莲(就是我们昆明人最痛恨的水葫芦),虽然面积不大,但也值得我们心生警惕了,十多年前的滇池,就是被这种妖艳而可怕的植物一点一点蚕食导致今天的状况。

这里的人们都很爱干净,一路行来,河边总有许多的妇女在洗衣服,在河里洗澡的人也很多,但是令人咋舌的是常常在人们洗澡的不远处,就有人在为自己的牲畜洗澡,人和动物就在同一片水里洗的不亦乐呼。洗好的衣物就地铺开在河滩上晾晒,花花绿绿的也算是岸边的一道风景。

晾晒在河滩上的衣物

今年尼日尔河的水量特别小,有些地方甚至露出了河床,河道变得特别的狭小,昔日纵横交错的支流现在也大多干涸了。加上周边沙漠的吸收,前面的水道将会更加狭窄。向导安置好我和费宣以后就去找当地人勘察前面的水道了,如果情况不乐观的话我们前进的行程将会更加困难。

到达莫普提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正是孩子们放学的时候,我们在街边向他们挥手,嘴里喊着刚学来的豪萨语:撒哇!孩子们也欢笑着向我们回应,“撒哇”是豪萨语中“你好”的意思,这句话基本可以通行整个北部非洲。当地的成年人几乎都不喜欢别人为他们拍照,但和小孩子沟通就要容易得多。一个小男孩看见我们要给他拍照,特别从书包里翻出一张马里总统阿马杜·图马尼·杜尔的海报举起来让我们拍,看起来这是他的偶像,也许,长大了以后做总统也是他小小的心灵中的一个愿望吧!

小哥俩

可爱的小公主

每次我拍完照片都会把照片给让我拍照的孩子们看,一个小女孩也许是太好奇,太喜欢这种对她来说很神奇的游戏,一直尾随着我们走过了好几条街,就是为了让我们为她多拍几张照片,每次给她拍照的时候,她都会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看着镜头,眼睛里那种对外界生活的向往和好奇简直让人感动。

未来的马里总统

一直追着我们拍照的小女孩

太阳快落山时,我拉着费宣来到河边,水面上的小船大多都收桨靠岸了,落日的余晖映照着水面,微风轻拂,粼粼波光一层层的荡漾,美丽极了。远处还有一艘晚归的渔船,船尾尖尖的翘起,2个小伙矫健而挺拔的身姿被夕阳刻画成一幅剪影,人与自然的交融在这一刻达到了极致。

屏住呼吸,我拍下了那一刻的画面,我想,也许非洲人血液中流淌的野性和纯真就来自于此刻这与天地沟通时的那一种感动。

傍晚的尼日尔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