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你昨晚睡得还好吗?
夜凉,
睡意已经这样慢慢地渗透进来,
你感到微微的累了,
你还赤着脚无声地在水泥地板上走动,在深夜里喝一瓶冰冷的泉水。
你在想什么?我心疼的姑娘。
我们曾经在一起的日子,就像书签里薄薄的枫叶,脉络分明,透薄脆弱。
每一盏灯都有守候的人。
而你呢,姑娘,你的那棵小火苗就这样熄了灭了不见了
如果真要分别,是否该吻你一下,告诉你应该微笑转身呢。
……
8月11日中午,离“关于”被溪水冲走已经快2天了。“关于”一直下落不明。出行时徒步走在“关于”后面的驴友“海”在网上写下了这段纪念文字――《关于,你昨晚睡得还好吗?》。
28岁的“关于”本名杜冠瑜,舟山普陀人,在北仑一家外贸公司做设计。
搜救队:竹林里发现一顶蓝色雨帽
经过近3天的搜救,昨天中午,一顶蓝色雨帽在龙观乡石鼓门水库边上的一片竹林里被找到,“关于”的很多驴友认为这就是出事时“关于”戴的那顶。遗憾的是,截止发稿时,“关于”还下落不明。
当时,帽子挂在一根齐膝高的竹枝上。搜救人员判断,“关于”很有可能沉没在当地的石鼓门水库里,当然,也不排除会有奇迹。
8月11日的搜救从早上7:30分一直延续到下午4:00。龙观乡派出所民警兵分两路,一路沿清源溪向上,一直到事发地点;另一路从雪岙村往下找。搜救工作开展得比较仔细。期间,很多民警上上下下沿途查看了两三遍。龙观乡政府则以村为单位,各村分段寻找。
8月11日,十几名驴友包括“沫鱼”、“蛮子”等也赶到了现场,参与到搜救中来。中午,在距离石鼓门水库尾部约200米的一片竹林里,他们发现了一顶蓝色雨帽,与“关于”出事前戴的一模一样。驴友说,找到帽子时,它挂在半米多高的一根竹枝上,当天水位之高可见一斑。
“关于”的父母、十多位亲戚昨天都赶到了事发地。小溪仅1.5米宽,水量也不大,“关于”会从这里跌落么?他们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8月11日,他们租用了一条小船,在百梁桥沿奉化江流域来回搜寻,但都没有发现“关于”的痕迹。考虑到“关于”很有可能沉没在石鼓门水库里,昨天晚上,水库已经开闸放水。
8月12日早上9点,一支专业打捞队伍将继续在水库搜寻“关于”的踪迹。
领队:这条路走过很多次没想到会出事
“关于”的事已迅速在宁波的驴友圈传开。许多驴友在为“关于”祈祷,但更多的人不明白,为什么要在这样的台风天出游,甚至就是冲着台风去的?
8月11日,记者再次对话这次出游的领队“沫鱼”。
记者:你们是一支以探险为目的队伍,但有网友质疑你们是在冒险。
沫鱼:普通网友并非驴友,他们跟我们不是一路人,他们无法理解我们。
网友对我们的质疑关键是理念不同,普通人把出行看作是一种享受,看风景,休闲;我们却把它看作是一次人生历练,自我挑战,自我超越。途中没有难题出现,怎么体现这种理念和精神?
我坚持我们的理念有其合理性。我在论坛上也说了,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支专业的民间探险队,现在队伍组建半年不到,我们需要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
我们并非没有自知之明,这毕竟不是去雪山,毕竟不是去那些死过很多人的地方。这条路之前我们已经走过多次。
记者:这次出行做了哪些准备?
沫鱼:一条16米的绳索,开山刀、指南针、避暑药、防水灯、创口贴等等。
我觉得之前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就装备方面的准备来说,左溪最宽的地方只有4米,我们的绳子长是16米;此外,马堰山下来时,由于路况很差,路上有很多灌木丛,开山刀也起到了作用。
这条路走过很多次,这次指南针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而且,在出发前以及行进过程中,我也已经多次提醒大家暴风雨天气下的注意事项,要大家对此做好准备。
我们也没有叫“新驴”,女生只有三名,而且“关于”本身能力就很强。
天气并不是导致“关于”死亡的直接原因,在过那条小溪时,前面的人都安全过去了,谁又能预见得到,技术原本就非常过硬的“关于”会出事呢?
记者: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下去,自己也许也会出事?
沫鱼:想过,如果自己出现这个问题,只能说是人生中的一次不幸。就好像走路摔倒,出门被车撞,谁又能避免呢?这是必须为这个爱好付出的代价。
我不会去责怪任何人。所有参加活动的驴友都是成年人,应该都已经具备了预见风险的能力,也愿意承担风险责任。如果你不愿意,我并不会拉你去。我们不是商业组织。
记者:家人是否支持你出游?
沫鱼:他们有时候会劝我,有时候因为看到我出游后的收获而高兴。
毋庸置疑,在所有的事物中,生命的分量最重,任何事情都比不过生命。但并不是每一次出游都需要你把生命全部押上去。
这次出游,我们预见的安全性是99%,也就是说,天平的一边是危险1%,而另一边是出游的收益99%。我们选择了后者。
在8月11日的报道中,“沫鱼”曾经跟记者说起过自己的理想:
很希望有那么一天,来自宁波的民间业余探险家,能够代表宁波甚至代表浙江,创造出一些战绩,在高手云集的中国民间探险圈子里,留下一些关于宁波人或浙江人的佳话。而这一次没有取消活动,也只是想完成圈子里人的愿望。
驴友们:盲目的探险是在玩命
“沫鱼”关于8人“顶风出行”动机是“挑战自我,并为宁波驴友增光”的解释,很快被发到专业驴友的论坛上,引来了诸多驴友的批评,这些驴友中有许多是资深级的。
“Runningouyang”说:“这个时候还谈什么户外理想,这也叫理想!?如果是组建一支探险队伍,是不是应该先报名、了解、训练体能,从初级一步步增加难度,这样冒然轻率的活动,只是轻率地满足自己的愿望!”
对于“沫鱼”提到此次出事只是百密一疏的说法,驴友“脚步33”和“秋风木水”不能认同。
“脚步33”提出,探险中的危险分为可预计与不可预计。真正的探险家,为了一次探险。之前要做极为精细的准备,目的只有一个:将不可预计的危险降到最低。
“秋风木水”打比方说,登珠峰的专业人士,为了登峰能有几天好天气,宁可在山下营地等上个把月。虽然此次驴友事先也做了一些准备,但是台风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次极大的不确定因素。
“你事先为台风做了多少准备?对台风的了解有多少?对台风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了解又有多少?”
驴友“Tenya”更加直接地质疑:“什么是探险?是不是台风天追风、泥石流追石、雪崩天追雪就是探险呢?这样不是探险,是在玩命!”
另一方面,对于“沫鱼”说的前期的物质准备,驴友“ant24”认为相当粗糙:“印象中溯溪运动的发源地日本和台湾都有携带头盔、救生衣、绳索、安全带、溯溪毛毡鞋等全封闭防水服等装备。这些他们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