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石城确立“生态立县”战略全面恢复野生娃娃鱼种群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12-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近日,一个由10多名专家组成的科考队在赣州石城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一个水潭内发现了4尾野生娃娃鱼。今年,该县已相继在木兰乡东坑村、高田镇岩岭管理区、横江镇小姑村和洋地管理区发现有野生娃娃鱼存活,这标志着该县的野生娃娃鱼种群得到全面恢复。

据了解,娃娃鱼又叫大鲵,有3.5亿年的进化史,是一种可与大熊猫相媲美的生物“活化石”,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大鲵多栖息于海拔200米至1000米的山涧溪流中,对水质的要求极高,而且需要大量的小鱼虾、水生昆虫、蛙、蟹作为食物,因此被视为环境状况的生物“晴雨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石城县的许多溪流河谷中都能经常看到娃娃鱼。但随着人类活动对娃娃鱼生存环境的影响加剧,石城野生娃娃鱼的数量在上世纪90年代急剧减少。

近年来,赣州石城县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科学营林等举措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林木储积量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5年内提高了9%。同时,该县将有大量珍稀动植物存活的赣江源自然保护区、高田镇上柏村、高田镇岩岭管理区和木兰乡东坑村等列为县重点生态保护区,实行综合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治理,先后实行生态移民500余户1600余人,坚决取谛手工造纸等污染产业,使生态环境快速恢复。据该县林业公安局工作人员跟踪测算,穿山甲、果子狸、猫头鹰、锦鸡30多种野生动物数量在最近几年均大幅增长。(作者:廖小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