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科学开发湿地资源打造靓丽景观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12-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被誉为“世界果林公园”的砀山县,目前拥有7000公顷湿地,洁净无污染水面超过1000公顷。其中黄河故道在境内蜿蜒46.6公里,湿地南北宽度1.5到2.2公里,面积达15万亩左右,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中华蟾蜍、黑斑蛙,丽斑麻蜥、无蹼壁虎等两栖爬行动物,各种鸟类达96种。黄河故道湿地保护区内,蓝天、碧水、青草与百鸟交相辉映,形成一幅令人叫绝的靓丽景观,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和黄河故道民俗文化, 展示着独特的魅力,拉动旅游人数连年攀升。

近年来,砀山县以“保护、发展、惠民”为主线,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科学实施湿地开发,充分挖掘黄河故道湿地文化和民俗风情,积极探寻湿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结合点和平衡点,力求走出一条湿地资源保护、发展、惠民的新路子,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为了恢复黄河故道水系与外部水系的联系,使湿地的水体环境和水体质量得到改善,砀山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对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大力开展治污、清淤、配水等工作。通过大面积植树造林,充分绿化美化湿地环境,着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招商引资、资本运作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宽旅游建设资金投融资渠道,加快旅游景观景点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先后投入三千多万元,围绕“碧水、蓝天、生态”三大主题,开发和建设了湿地精品园、湿地农业观光园、湿地动物园等既有观赏性又有参与性的旅游景点。

日益兴旺的湿地旅游直接拉动了砀山县住宿、餐饮、交通、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每年的梨花旅游节、酥梨采摘节期间,砀山县城镇大小宾馆和餐饮店处处爆满,农副产品销售火爆,旅游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例直线上升。截至目前,砀山县已接待省内外游客33万人次,旅游商品收入达630万元,拉动旅游、餐饮等服务业增收520多万元,带来直接经济收入1200余万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