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黄山来说,真正的冬游是从每年的12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2月底结束。今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早在11月2日,黄山就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这场雪来得很好,它让黄山人对于冬游的各项准备提前了近一个月,同时也让更多的黄山人从思想上、物资上、措施上、配合上都提前进入了对于冬游的预热状态。这也让黄山人在面对随后到来的另一场更大的冰雪时变得充满自信、保障有力、游刃有余。
18日傍晚,黄山再次迎来了雨雪天气,市委常委、黄山管委会党委书记、副主任许继伟冒着严寒到玉屏楼检查防雪抗冻工作, 许继伟一行先后察看了迎客松的保护情况和玉屏索道设备的运行情况,勉励在场的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的意识,要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要确保景区安全稳定。并向奋战在一线的干部员工表示亲切慰问。
回顾这一周来的工作,面对这场冰雪,黄山人是怎样做的呢
一、善于总结,固化经验,完善预案
在去年那场特大的雨雪灾害中,黄山风景区总结提炼了更多迎战雨雪灾害性天气的经验。众所周知,2008年初那场刻在人们脑海中的暴风雪让很多地区很多部门很多单位措手不及,黄山也投入了比预想中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好在最终的结果令人欣慰。那场暴风雪之后,各部门完善充实了应对特大雨雪灾害天气的应急预案,黄山人也从中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如提前用支撑架支撑古树名木,采用“一树一批人,一树一对策”的策略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缆车采用24小时不间断慢行的方式除冰,各部门各单位党团员带头以志愿者的身份投入到铲冰除雪的行列中,提前与周边乡镇联系确定备用力量以便随时调派到各路段铲冰除雪,采用“进山登记,全程跟踪,离山反馈,确保安全”的做法来保证大雪中游客的安全旅游。可以说,这些有效做法在今年这场雨雪灾害性天气中应用得游刃有余。
二、雪不停,人不走;险不除,人不离
冰雪来袭之时,黄山风景区的古树名木受到了严重的危胁,如何保证古树名木的安全是这一时期的头等大事,黄山风景区的园林工作者提出了“雪不停、人不走,险不除、人不离”的口号,在去年用毛竹支撑古树名木经验的基础上改用了更为科学、更好架设、可以重复使用的金属支撑架,并且在大雪到来之前就运送上山了。今天的大雪中,看不到一百多人踏着没腰深的雪往山上运毛竹的壮观,而是看到了园林人应对自如、充满自信的笑容;看不到连夜为迎客松搭支撑架的悲壮,而是看到了半天时间就为78棵古树名木搭牢支撑架的神勇。看不到游人稀少、酒店供给保障不足的冷清,而是看到了工作人员与来山游客共赏冬日美景的和谐。
三、让中外游客进山方便、游览安全,出山通畅
对于黄山风景区来说,确保雨雪天气景区畅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一个立体交通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至少包括公路、交通、交警、新国线集散中心、新国线客运中心、三条索道、景区内的游道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和畅通。在这个立体网络中,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了努力一时还很难统计,但各部门的通力协作都为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确保中外游客进山方便,游览安全,出山通畅。为了这个目标,交巡警支队加强了对可能影响公路交通安全恶劣天气的预警,超前研究了对策,加强了对沿线公路设施的巡查,针对恶劣天气条件下道路可能出现的情况完善了道路交通管理应急方案。新国线运营公司提高了对车辆安全行驶的要求,确保不让一辆车带病上路。交通局对恶劣天气下旅游交通“保安全、保畅通”工作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和部署,并强化了对公路地质边坡的防护。三条索道都加强了进出站口秩序维护,放置了温馨提示牌,铺设了防滑地毯,以确保旅游秩序良好,同时还根据天气和设备运行状况,做好除雪破冰工作,做好24小时开机准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投入运营。景区内的环卫工人更是比平时多出了几倍的工作量,除了捡拾垃圾外还要及时地铲冰除雪,为来山游客扫通游道。
在这个过程中,黄山景区没有发生一起因道路湿滑而发生的交通事故,没有游人和车辆滞留,没有发生游客滑跌摔伤事故,没有一棵古树名木被雨雪压断。目前,雨雪天气已经过去了,雪后黄山分外妖饶,她以更加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到黄山来看冰雪、观雾凇、赏云海、寻佛光……
自15日至20日,黄山风景区又经历了一次较强的雨雪冰冻天气,16日晚,黄山管委会将前两天景区的防冻抗雪工作以书面材料的方式专报市委市政府,市委王福宏书记在看了专报后欣然批示:向景区广大干群表示亲切慰问,望发扬连续作战精神,防冻抗雪,确保古树名木安全,确保广大游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