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五届中国大运河文化节、大运河保护与申遗高峰论坛在淮北市举行。淮北柳孜运河遗址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拥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对于诸多城市来说梦寐以求,淮北市也正在为此做着积极努力。
“大运河”已成淮北市旅游名片
“太精致了!”,在淮北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游客郝翀看着眼前色彩绚丽的陶瓷器,连连赞叹!淮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馆长王红五说,博物馆自建立以来,不但吸引了诸多淮北市民观看,还吸引了诸多外地游客,“这儿已成为淮北的一张城市名片”。
柳孜运河遗址发掘,是隋唐大运河的首次科学考古发掘。虽然当时文博事业尚未被各级政府过多关注,但对运河考古十分重视的淮北市,却在柳孜运河遗址发掘结束后,立即着手筹建淮北市博物馆。2004年9月,淮北市博物馆落成;2007年底更名为“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一楼常设隋、唐、五代瓷器厅,运河遗韵厅,宋、金、元代瓷器厅等展厅。
一夜间名扬四宇的柳孜码头,如今又是怎样的情形?日前,在濉溪县百善镇的柳孜运河码头遗址,记者看到,淮北市对柳孜运河遗址进行了原址保护,并以码头为中心,建起了古色古香、黛瓦粉墙的“保护墙”。墙上对大运河历史演变、柳孜运河码头发掘、保护等方面都有详细介绍。
隋唐大运河百善隋堤遗址,对于考证大运河是不可多得的重要例证。“这里原是隋唐运河的河床,和已经挖掘出土的柳孜码头位于一条线上”,濉溪县文物管理所一位人士说,这段河床已经挖了一个星期了,虽然出土的文物不多,不过等河道里的土全部清理后,应该还会有瓷器出现。
村民“献宝”支持文物保护
保护柳孜运河遗址,是淮北市大运河遗址保护的重中之重。在法规建设、经费投入、理论研究等方面,该市作出了诸多努力。今年1月,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淮北市规划设计院、中国历史遗产院达成三方协议,共同合作完成“淮北段大运河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其后,一系列工作随之展开。目前,“保护规划”正在按程序审核报批。
值得一提的是,淮北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正在逐渐提高。10月20日,濉溪县百善镇五铺村村民谢金光向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献宝”,将自己在隋堤旁掘出的一个唐代釉陶双条罐、一个宋代白釉碗捐献出来。这两件文物是他2002年在隋堤旁挖土时挖到的,当时很喜欢就收回了家。其间有人听说他挖到了宝贝,想高价收购,谢金光始终没有卖。今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工作人员到五铺村宣传文物保护时,谢金光作出了捐献文物的决定。
淮北市文化局一位人士介绍,在1999年柳孜遗址发掘前,已有一批出土文物流落到村民、文物爱好者的手中。为了更好地保护隋唐大运河珍藏的地下文物资源,多年来,该市一直在对隋唐大运河遗址沿岸出土的、散落在民间的文物进行征集。同时对文物收藏队伍进行动员,鼓励他们把一些精美的文物捐赠出来。“我们正在考虑筹建大运河民间文物精品陈列厅,展示藏友个人珍藏的文物精品。在今后的大运河文物保护中,将加强宣传教育、征集奖励、村民举报、公安侦破、联防巡逻、规划控制等措施,对盗挖盗掘的犯罪行为进行打击。”
发掘与复原正在进行
“从柳孜考古发现来看,如果说大运河是一条项链,柳孜运河遗址就是项链上最为璀璨的一颗珍珠。”一位考古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大运河申遗涉及到30多个城市,申遗不能仅靠一两个城市之力,所有沿线城市都可以为之作出贡献。
柳孜运河遗址的“一期发掘报告”,是目前中国大运河隋唐运河段,惟一一部规范化的科学考古发掘报告。相关专家呼吁完成对柳孜运河遗址的“二期考古发掘”,这是大运河“申遗”的需要,也是大运河考古的必然延续。今年6月份,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安徽淮北柳孜运河遗址的二期考古发掘申请”,下发了考古发掘执照。目前,搬迁时间表的制订、发掘场地的清理都在进行中。此后,省、市、县组成的联合考古发掘队将进入工地,全面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另据悉,2008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大运河安徽段遗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建设柳孜运河遗址博物馆。
“淮北将依托遗址博物馆项目,科学保护为主,适度利用为辅,努力保持运河沿线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传统风貌,努力打造出熔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科学文化、休闲文化为一炉,集信息交流、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全国一流的‘运河遗址文化公园’,在淮北建成一处集科研、游览、观光、娱乐为一体的考古旅游公园,使广大市民受益。”淮北市政协主席陈建华说,“淮北在隋唐运河段申遗工作中起着代表性作用,增加大运河‘申遗’与淮北市的关联度,进一步做好大运河保护等相关工作,对于奠定淮北在整个大运河申遗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