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代枭雄曹操之墓到底在哪?历史上众说纷纭,七十二疑冢、许昌城外、漳河水底、铜雀台下……1000多年来,曹操墓谜团重重……
一座显赫的大墓千年来多次被盗
一座显赫的大墓千年来多次被盗
从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村向西出发,到达西高穴村不过七八公里的路程。丰乐镇是西门豹祠所在地,这跟《元和郡县图志》推测的曹操墓在西门豹祠西7.5公里正好相同。
在西高穴村南,远远就可以看到两座银色的钢制大棚,现场封锁严密,两三米高的石棉瓦围得严严实实,大门入口处拉起绳索,村民说,这就是曹操墓的发掘现场。
墓地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
墓地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通过一个39.5米的斜坡墓道,直接通到墓室门口,距离地面15米。如果有一座建筑的话,墓地就位于该建筑的地下五层。
在墓室门口,可以清楚地看到,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中间有甬道相通,前后室顶部为四角攒顶,甬道为砖券拱形顶。前后墓室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耳室。
考古人员说,仅在墓口一看,就可以发现葬制规格非常高,墓主人的身份也是非常显赫。
走进墓室,可以看到多个盗洞。考古人员介绍说,从目前收集到的材料看,从魏晋时期一直到现在,墓室曾遭到多次盗扰,不光是文物丢失,很多历史遗迹也遭到破坏。
不过,考古人员还是找到了一些幸存的重要随葬品,共出土器物250余件,有金、银、铜、铁、玉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璧、石枕、刻铭石牌、陶俑等,其中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重要。
一男两女三具遗骨“男主人”竟是曹操!
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到的从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材料为确定墓主身份提供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学依据。
“这个墓里,发现石璧三个,圭一个。圭壁合一,是判断一个帝王陵墓等级级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负责挖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考古队队长潘伟斌说。据介绍,除上述器物外,该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这批画像石画工精细娴熟,雕刻精美,内容丰富,有“神兽”、“七女复仇”等图案,并刻有“主簿车”、“咸阳令”、“纪梁”、“侍郎”、“宋王车”、“文王十子”等文字,堪称精品。在墓室清理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3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的卒年66岁相吻合。经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墓后室的两个耳室,各存放一个女性尸骨,一位20岁左右,一位40岁左右。根据科学鉴定,这几具遗骸的骨质疏松程度较小,证明主人生前营养程度均比较高,这与他们的身份也相匹配。
一般来说,帝王在生前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而在死后却害怕真的成为孤家寡人,所以在墓葬里会把生前喜欢的人、物带到地下。由此推测,这2位佳人也许是生前的宠妃。但也有另一种民间传说,说曹操用了不少宫女殉葬。但这两人仅仅是普通宫女,那么只用两名宫女殉葬似乎说不通。
盗墓贼“供”出了“魏武王”墓地之谜
墓地被认定为曹操墓,与盗墓贼偷盗的两件文物有关。“曹操墓”所在地,原为一窑场取土点,被挖掘五六米深后遭到废弃,有村民在此种上了庄稼。2005年底,一村民在此浇地时,发现有一处地方水一直向下流,经查看发现那里有一个洞,推测下面可能是古墓;过春节时,有人发现该墓已经被盗,陆续被盗得很严重。当地派出所先后抓了5批盗墓贼,38人。2008年,安阳县安丰乡派出所从盗墓贼手中缴获三块墓内画像石,画像石上部有“主簿车”、“咸阳令”、“纪梁”、“侍郎”等字样,其下部为水陆攻战图场面。从画像石的铭文来看,墓葬规格相当高,应该为汉魏时期的高级贵族墓葬。在这些文物中,最珍贵的莫过于石枕与刻铭石牌了。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御用”字样,刻铭石牌上也有“魏武王”字样。刻有“魏武王”的石牌再次拨开曹操墓的迷雾。因为这和曹操的身份相符合:曹操生前为王,他儿子曹丕做了皇帝以后,他才被追封为魏武帝;这两处的“魏武王”完全与他死时的身份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