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高陵内 来源:中国广播网
重庆晚报12月29日报道河南省文物局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一些学者表示,这种说法还缺乏有力证据。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称,公布的证据并非第一手材料,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
“六大依据”并非铁证
袁济喜说,这个墓是被反复盗挖过的,所以留存的直接证据很少。而且现在发现的一个号称是魏王用过的一个兵器,这个到底是真是假,“我觉得很难鉴定”。因为它已经被盗挖过了,不是原封的,也可能是有人故意藏在里面的。
袁济喜指出,有关方面参照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那些材料也不能印证。至于有关方面提出的曹操墓在安阳“六大依据”,袁济喜说,“这些证据我觉得都不是第一手证据,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
袁济喜介绍说,曹操本人是非常多疑的,史书上记载他的墓确实是有72冢。而且汉魏至今一千多年了,现在能证明墓主的关键证据并不存在。这座墓的地方不在邺城,也不在洛阳,而且找不到跟曹操文学相关的证据。
“可能是炒作”
袁济喜认为,搞国学研究要实事求是,不能炒作。类似“发现曹操墓”的事情前几年也出现过。当时自己到南京中山陵开会,他们说《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在中山陵出家的定林寺已经发现了。但是经过研究,发现也不是那么回事。
在袁济喜看来,匆忙发布“曹操墓在安阳”消息这件事,可能是一个新闻上的炒作需要。但是这跟真正的国学研究还是有一定距离。像现在刚刚发现了一些间接的还不是直接的证据,就匆匆忙忙地定论是魏武大帝的墓,“我觉得这并不是很严肃的。”
袁济喜介绍说,像曹操儿子曹植的墓在山东鱼山被发现,这个就是学术界公认的。它有很多足以证明墓主就是曹植的第一手材料,里面出土的东西和旁证,都很完备。
“还没到定性的时间”
“作为考古人士,希望公众和媒体继续期待它的发掘进程,对阶段性的成果,有必要关注但没必要热炒。”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副主任高蒙河教授也认为,现在只能认为是个初步确认,还没到能定性的时间。
高蒙河同时指出,假设这确实是曹操墓穴,社会效应要大于学术效应。因为以前在考古界,历史名人考古和历史文献能对应上的较少。能发现曹操这样一代枭雄的陵墓,对历史人物的考古是个鼓舞。
高蒙河还表示,他看好2010年的考古工作,南海一号、秦兵马俑、曹操陵墓将是最有看点的三大考古发掘,目前,三者都在进程中,相信明年会有很多发现,已有的历史观点将得到更改或确认。
出土的“曹操”头盖骨需与曹氏后人比对DNA
高蒙河教授认为,从学术考古上讲,发现的60多岁男性头盖骨还需要进一步鉴定。根据头盖骨可以复原死者的面貌,可以看到“曹操”到底长什么样,比起书中的描摹要生动得多。但复原的只能是个模糊面貌,他的个头有多高、皮肤是不是黑、是不是双眼皮、有没有酒窝,复原技术无法给出答案。其次,要确认是不是曹操本人的头盖骨,还需要把骨头上提取的DNA和曹氏后人做比对。这需要先找出曹操的家谱,找到能确认的曹操后代做参照。此外,要最终确认墓穴的归属,还需要凭借墓志铭。
不会作商业开发 将原址建博物馆
针对“曹操墓”下一步的研究保护规划,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英民表示,将尽快制定保护规划,当地政府将根据考古发掘情况原址
建设永久性的博物馆,并根据考古发掘的情况,展开一系列历史研究。高陵不会用于商业开发,也不会允许进行任何商业活动。对于接下来将展开的行动,孙英民表示,将继续进行发掘,因为目前对整个地葬结构、陵园范围以及是否有随葬墓等情况都还没有完全掌握,因此他也相信会有更多有价值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