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要问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是什么,那非“旅游”莫属了。从1998年我市成立旅游管理部门开始,达州旅游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了涵盖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的产业体系,旅游实现了由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转变,在增加收入、提供就业、扩大内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传播地域文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产业体系健全
1998年到2008年,我市旅游总收入从1.1亿元增长到30.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均高于同期全市GDP的增长速度。全市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4处(大竹五峰山、宣汉百里峡、万源八台山——龙潭河、渠县龙潭),国家AA级旅游景区2处(达县真佛山、宣汉观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大竹五峰山、达县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万源花萼山),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大巴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渠县汉阙、城坝遗址、宣汉罗家坝遗址、开江陶牌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星级饭店14家,其中三、四星级以上饭店9家;旅行社2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旅游购物、餐饮及娱乐服务企业众多;灯影牛肉、渠县竹编等旅游商品和三汇彩亭、大竹竹唢呐等巴渠民间民俗艺术,全国闻名。初步构建起较为齐全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中增长建设快、发展潜力大的重要特色产业。
旅游节庆促旅
建市以来,我市坚持“以节促旅”的工作方针,共举办两届达州旅游发展大会、三届百里峡漂流节、四届乡村旅游节和三届元九登高节,既促进了旅游景区建设和城乡面貌的改善,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竹县举办的首届达州旅游发展大会,借鉴省旅游发展大会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城市面貌的改善和旅游景区的建设。达县桂花村、通川区王家山、大竹清河镇举办的三届乡村旅游节,实现旅游收入均上百万,每户农家乐均收入超万元。百里峡景区举办的漂流节,促进了景区建设,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为土家族居民致富提供了新路子。元九登高节打造了凤凰山、王家山等景区,挖掘了元稹文化,弘扬了民俗文化。针对黄金周时间长、消费强的特点,我市狠抓假日旅游发展,每年春节、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前,分别举办了旅游节庆活动,加强旅游宣传,引导旅游消费,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据初步统计,假日旅游总收入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30%。
旅游环境优化
我市从加强旅游市场环境建设和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每年对全市旅行社进行年检,对星级饭店和A级景区进行复核,对导游人员进行年审,建立了星级饭店、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的诚信档案,有力地规范了旅游市场;同时加强了对旅游安全工作的领导,制定了应急预案,目前全市无一起重特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旅游服务质量投诉发生。坚持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机关效能建设与旅游工作并举,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聘请21名市级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员,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旅游业正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