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旅游区属于区域经济概念,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到旅游目的地建设和竞争阶段的必然产物。黄山旅游区由内而外由三个部分组成,其核心区是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黄山为龙头的安徽省黄山市所管辖三区四县(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其外围包括历史上与上述歙、休、黟、祁同属古徽州的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其延伸区包括与黄山市具有历史渊源与市场耦合关系的安徽省旌德县、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浙江省淳安县。立足“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态势,以更高瞻的视野研究“黄山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更符合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科学发展规律。
一、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现代旅游业不仅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是具有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行业的交叉与融合也已成为趋势,传统的以产品为依据的产业定义法已不适用于旅游业,以服务对象为依据来定义旅游业更为科学。我们可以将旅游业定义为: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动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群体所组成的综合性产业。从功能上看,旅游业不仅是推动旅游活动发展最积极和最活跃的一个因素,而且还兼具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四大功能。从性质和特点上看,旅游业是具有文化性的经济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大产业,包括了一大群行业,又影响着一大批产业,是一种具有综合性、服务性、依赖性的环境密集型产业。旅游业的概念、功能、性质及特点充分表明旅游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生财创汇、增加税收、扩大就业、平衡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差异等积极作用,发展旅游业成为较落后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研究旅游经济发展规律,要对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旅游产品和可持续发展四个要素的合理组合进行分析,借鉴世界旅游组织关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有关论述,遵循公平观、发展观、持续观及和谐观的新理念。就一般规律而言,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依托,客源市场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导向,旅游产品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支撑,可持续发展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黄山旅游资源的综合考察
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借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旅游开发的必备条件之一。正确认识旅游资源的现状和特征,对合理利用、充分开发旅游资源具有重要作用。黄山旅游区是一个多层次的集合性区域概念,由内而外分别由核心区、外围区和延伸区三部分组成。黄山旅游区拥有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精品纷呈、品位较高。丘陵山地地貌、优美的生态环境、聚族而居的社会组成形态和悠久深厚的徽州文化底蕴孕育了黄山旅游区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要依照旅游资源的属性,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考察黄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丰度和质量,依据旅游产品的性质和旅游资源市场吸引范围对景点进行资源层次划分,进而实施分层开发经营。
三、黄山旅游经济的综合开发
我国旅游业改革开放之先,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游客人数不断增长、旅游需求日渐旺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产品日益多元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黄山市旅游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取得显著成绩,对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日益凸显;同时,在黄山旅游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同时,旅游发展对环境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带来盲目和无序开发、大旅游思想下的跨越式发展与城市支撑力之间的矛盾、发展模式转型迟缓、景点管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日益凸显。这些情况表明,黄山旅游区旅游经济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必须认真落实黄山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努力实现“两个最强”的奋斗目标,即按照打造“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的要求,尽快把黄山风景区打造成全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自然景区,把黄山市建设成为全国同类旅游城市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黄山旅游区还要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力求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统筹兼顾的旅游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明确黄山旅游区在长三角中的定位,实施黄山旅游区融入长三角的对策:在政府层面,建立政府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统筹旅游整体规划;加强区内外的交通网建设;从推进旅游产业政策入手,共同发展旅游大市场;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旅游宣传力度,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平台;积极申办“长三角旅游高峰论坛”和“长三角城市旅游交易会”;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等。在企业方面,要注意改革现行管理机制,培育大型旅游集团、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市场结构、强化市场营销等。从基础设施建设、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三方面构建黄山旅游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
四、关于黄山旅游经济的科学发展
以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为视角,从资源性质上看,黄山旅游区经济属于山区经济,结合黄山旅游区核心区的资源特点以及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可将其经济发展模式确定为产业适应型,即调整黄山旅游区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以及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组合状况,使旅游区经济发展尽快走上适应资源特点、适应市场变化、适应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适应整体经济水平的良性循环的道路。产业适应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协调旅游业与其他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注重对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林业以及教、科、文等行业如何协调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剖析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利弊,探索促使两者协调发展的途径,以生态市建设为契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