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种子、期盼丰收的农民、踏青赏花的游人漫山遍野;太空飞椅、海盗船、碰碰车、马戏团、歌舞队让几天前还是菜地的地方变成了山寨版的游乐场;卖小吃的、卖小百货的,甚至卖冰箱、彩电的商家见缝插针在山上摆下了摊位……四周的狭窄道路上,密密麻麻行人和车辆排成几公里的长龙,从四面八方向山头汇聚……昨天是农历二月初二,超过10万游人来到平时人迹罕至的木兰山赶庙会,见证了川西规模最大的民俗盛会。
几公里开外
人潮涌向木兰山
上午10时许,通向木兰山的几条狭窄水泥路上,来自各地的汽车、摩托车、三轮车、自行车便络绎不绝地奔向木兰山方向。虽然还是早上,但部分赶早会的游客已经返回了,行人和车辆汇集在一起,行动很是缓慢。为了保证交通畅通,交警在一些路口执勤,分时放行,并限制货车上山。但见山下道路上,人潮和车流排成几公里的长队,从四面八方向山前移动着。
山上游人如织,山下油菜花灿烂。一些踏青的市民和骑游爱好者也慕名来到这里赶热闹。成都的“的士骑游队”成员都是清一色的的哥,昨天一大早,20多名骑游队的的哥就从成都出发,骑着自行车来到木兰山。“春天到了,我们到这里锻炼身体,同时感受一下农村的田园风光。”带队的哥黄先生乐呵呵地说。
在半山腰道路两边的开阔的地方,彩旗飘飘,机声隆隆,劲爆的音乐声声入耳。半山腰来自河南、山西、陕西、湖南等地的商人将过山车、海盗船、碰碰车、太空飞椅等摆放在各处。据村民们说,在几天前,“游乐场”还是一块块菜地。村民们在木兰会前将大头菜收完,把空着的菜地出租给商人们开设游乐场。
木兰会同时也是一个最大的民间种子交易会。木兰社区办公楼后面的空地则被一个个卖农作物种子的摊位占据着。来自各地的种子公司摆下柜台,向游客们推销着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的,包装精美的优良品种。而更多的是来自各地的农民摆下的地摊,老农们随意地蹲在地上,他们面前的布袋里装着自家剩余的豇豆、地瓜、辣椒等成都本地常见的蔬菜种子。
83岁的刘廷友一大早就从新都泰兴转了几次车来到木兰山。刘大爷戴着老花镜,咂巴咂巴抽着叶子烟,他带来了家里自产的地瓜和丝瓜种子。刘大爷并不在乎这些种子能卖多少钱,他更相信一个流传了近两百年的神奇传说:在木兰会上购买的种子栽种后病虫害少、产量高。本地有的农民,在赶会期间,把自家的种子也要拿到会上去摆一下。“种子拿到这里晒晒太阳,种子就‘寄窝’了(授粉的意思),以后长得好。”刘大爷说。
两百年历史
10万游客来踏青
位于山顶的木兰寺最早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为纪念元末明初女扮男装,参军抗元的“蜀中花木兰”韩娥而兴建,曾是享誉四川省内外的一座历史名寺。昨天,木兰寺里香烟缭绕,游人和善男信女让平日宁静的寺庙热闹非凡。寺庙门口两只巨大的麒麟怀抱着一个大“钱库”,游客们将麒麟团团围住,无数双手摸着“钱库”和麒麟,祈望生意兴隆,财源滚滚。高大的观音像下,游客争相去抱观音的脚,为自己和亲人祈福。站在庙门门楼上极目远眺,绿油油的麦田,金黄的油菜花,车流不息的高速公路,炊烟袅袅的乡村和高楼林立的城市尽收眼底。
来自新都大丰的张大爷今年84岁了,从10多岁开始年年都没有“缺席”过木兰会。昨天,他在儿子的陪伴下来到木兰山,坐在木兰寺的门楼里,他向年轻人讲述着关于木兰会的种种传说和往事。木兰会始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由迁居当地的客家人首先发起,办起了木兰寺庙会。后来逐渐演变为种子交流会,至今已近200年。
木兰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兴才说,木兰会已经是川西著名的种子交易集会,也是集旅游观光、娱乐购物、餐饮小吃、休闲怡情为一体,富有传统民族习俗的一场盛会。昨天,估计超过10万游客前来木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