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新春到来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参观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永定客家土楼,称赞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他们一定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连日来,永定客家土楼内涌动着一股暖流。永定县上下正掀起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热潮,以此为契机,大力做好客家土楼的保护、传承和运用工作,让永定土楼走向世界。
保护:靠大手笔投入和扎实管理
永定县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客家土楼这个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加强土楼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保护及合理开发。2000年以来,县政府先后制订和出台《福建(永定)土楼保护管理规定》等18个规范性文件,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文物局和“土楼保护中心”,设立“土楼保护管理专项基金”,建立起“福建(永定)土楼”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远程动态监测机制,并多方筹措1亿多元的资金,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三群二楼”土楼的维修保护、环境整治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40多座重点土楼维修。2008年7月,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永定在全县开展重点土楼普查,聘请国家古建筑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编制方案,保护“振成楼”、“承启楼”、“奎聚楼”、“福裕楼”和“集庆楼”等5座“国宝土楼”。
与此同时,永定县建立土楼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及保护动态监督机制,构建县、乡(镇)、村、楼四级土楼保护管理网络,以规范化的管理保护土楼。
传承:靠广泛宣传和深入发掘
“弘扬好客家文化,发展好旅游事业”……在湖坑镇的集镇上,挂满了一条条鲜艳醒目的条幅。
“要传承好世遗土楼,既要靠扎实的资金投入,也要靠广泛而深入的宣传,让保护世遗的观念深入人心!”永定县委书记毛高良表示,决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扎实做好世遗土楼的宣传,深入挖掘和不断丰富客家文化内涵,提高土楼群众的遗产保护意识。
除了发掘文化内涵,继承、保护和弘扬客家民间歌舞、民间戏曲、民间传统工艺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县还加强土楼的环境保护,再现青山、绿水、土楼、人家的和谐之美。
“要让‘爱遗产、爱自然、爱家乡’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为。” 毛高良表示,要加大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弘扬客家文化的宣传力度,要让世人进一步了解家乡、了解土楼人家的发展变化,着力打造海峡客家文化交流平台。
运用:提升世遗土楼含金量
“这几日,土楼旅游持续升温,天天客满!”承启楼楼主江进荣笑得合不拢嘴。
随着2008年7月福建土楼申遗成功,永定客家土楼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土楼的世遗效应也渐渐显现出来,土楼旅游迅速升温,客家土楼成为拉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火车头”。仅2009年,全县接待游客2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08亿元,土楼合理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客家土楼的世遗效应还体现对项目建设和二、三产业发展的拉动。土楼申遗成功,不少国内外客商和走出大山的土楼人都深切认识到世界文化遗产的含金量,纷纷到永定投资创业。仅2009年,永定共策划生成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3个,新签约项目17个,新开工新竣工项目14个;全县新增加与土楼旅游相关产业实体200多个,新增从业人员6000多人。
目前,永定正在抓紧制订《永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从挖掘客家文化沉淀、彰显客家特色等方面入手,培育“福建土楼、客家永定”世界级旅游品牌,力争通过五六年的努力,实现年旅游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