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县五龙村是近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着力打造的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示范点。从2008年底开始营运的只有5家示范户到2009年的18家示范户直至现在的人人参与,从当地党委、政府决定发展农家乐到打造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精品乃至成为全省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的典型,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财政投入仅100多万元。而一年多来,共接待游客近24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2500万元,农家乐示范户每月实现纯收入4000元。五龙村的巨变充分说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是造福百姓的“惠民工程”,是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和谐工程”,是促进农村生态保护的“绿色工程”,是促进农民观念转型的“文明工程”。胡锦涛总书记今年春节期间视察福建期间,对五龙农家乐这种融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于一体、能够有效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旅游业态给予充分肯定,指示要加强引导、大力发展。五龙村农家乐的成功经验,归结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明方向。2007年,我省制定下发了《加快海峡西岸乡村旅游发展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了“5155”计划,即到2010年,全省要培育和建成50个旅游城镇(乡)、100个旅游村、50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0个A级旅游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旅游、财政、农业、建设、文化、海洋渔业等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上杭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有利契机,决定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和悠久的客家文化,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项目,以此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此,他们派出专人,前往四川学习取经,考察了全国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五朵金花”,明确了自身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的工作思路。通过反复调研,决定依托红色旅游圣地——古田会址旅游区以及附近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带来的游客资源,选择紧连古田会议会址、客家乡村风貌保持较好的五龙村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以此带动全县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发展。在省旅游局和龙岩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五龙村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成效显著,2009年10月被授予“福建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并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单位”。
二、规划先行优布局。上杭县及五龙村十分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委托上杭方舟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古田会址旅游区五龙农家乐乡村旅游专项详细规划》和《五龙农家乐建筑立面整治设计方案》,确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的工作重点,即重点开发“五甲红军客栈、白莲塘知青人家、邓家坊客家山居、五龙山庄、五龙谷宿营地和瓜豆采摘园、生态农业观光园、农事活动园、莲花园、黄酒文化园等景点,不断丰富五龙农家乐内涵;同时对村内风格不够和谐、客家建筑元素不够突出的建筑景观进行包装整治和立面改造,打造五龙山庄的整体形象。
三、示范带动促转变。五龙村发展旅游之初,起步维艰,当地群众普遍无法接受,认为放下锄头搞旅游不现实,填不饱肚子。在当地旅游、财政等部门反复劝说下,村书记、主任以及另外5户人家抱着半信半疑、一半自愿一半勉强的态度成为首批农家乐示范户。通过统一服务培训、统一氛围营造、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标识指示、统一市场宣传等旅游要素的整合,农家乐试营运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示范户每月纯收入一下子就有2000多元,其他村民纷纷要求加入。有关部门因势利导,广泛宣传,吸收另外13户为农家乐新成员(另有10多户正在申报审批之中),并组织村民到四川考察取经,拓宽视野。随着户数的增加,成立了五龙生态农业发展合作社,实行捆绑式联合经营,建立了游客轮流接待、资源优势互补等统一管理、规范服务、利益共享的机制,确保了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
四、凸显主题树品牌。紧扣“文化”、“亲情”、“休闲”三大主题,大力挖掘四种文化内涵。一是红色文化。还原当年红军驻扎古田情景,开辟红军客栈,引导游客穿红军服、重走红军路、听红军故事、唱红色歌曲,吃红米饭、喝南瓜汤,忆苦思甜,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二是客家民俗文化。建设客家山庄,组织游客参观客家民居、宗祠、作坊等,参与打糍粑、做艾叶粄等客家民俗活动,品客家美食,体验原汁原味客家人情。三是知青文化。开辟知青人家,播放知青当年歌曲,组织游客走进“圣地菜园”,参与锄地、种菜、耕田、除草等农事活动,吃番薯、芋头、花生等“大锅饭”,重温知青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四是乡村生态休闲文化。组织游客开展乡村生态游,欣赏乡村美景,参观反季节蔬菜基地、生态茶园、果园、四季竹笋林,参与自行车环游、登山、探险、探秘等活动。
五、景观打造塑形象。突出重点,着力打造清新怡人的乡村田园、赏心悦目的乡村生态、古色古香的乡村建筑。一是加大村庄节点景观建设。先后兴建水车、谷仓、青松亭、五龙民俗广场等景观,同时拆除违章建筑、无人居住“空心房”和旱厕等共计2100多平方米并进行绿化美化。二是进行房屋立面改造。通过“拆除、保护、保留、整治”, 完成了对村中两条主要村道沿街房屋的立面改造,融入了客家元素,统一了建筑风格。拆除了危房、简易棚、旱厕等影响景观的建筑;对富有客家民居特色的三合院、民间作坊、宗祠、寺庙、古亭等进行了保护性修缮;保留了一些建筑质量较好的现代建筑。三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铺设7.2公里环村自行车赛道、清淤五龙村内的溪流、修建垃圾池,进一步完善了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六、政策扶持促发展。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扶持农家乐发展。一是资金扶持。制定古田“农家乐”示范点验收标准,对兴办农家乐的农户,每户给予2万元的补奖励;对进行房屋景观改造的农户分别给予3000元至20000元奖励。二是技术扶持。多次举办培训,邀请旅游专业老师、客家山歌手为示范户授课,加强服务礼仪礼节、餐饮客房服务、客家山歌唱法等知识培训,提高旅游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宣传扶持。整合古田会址和五龙农家乐资源,把五龙村纳入红色、绿色旅游线路中;邀请福建电视台、厦门电视台、龙岩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拍摄专题片,编印农家乐宣传手册,编制电子导游词。
乘着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五龙村和海西旅游业大发展的春风,五龙农家乐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下一步,将按照“一轴一环五区” 的总体布局即以“古田会议会址”为轴心,以环绕“古田会议旧址群”分布景点为环,加快“五龙农家、文元花田、赖坊茶苑、溪背商街、听涛竹岭”五个区域的景观建设,将自身打造成为“客家乡村风格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绿色文化彰显、红色文化独特、游客参与项目富有特色”的中国乡村生态旅游示范景区,成为海西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肖长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