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确定五月户外活动目的地订为西塘的时候,很多人就像小时候盼望过新年一样,开始一天一天的倒计时了。我的QQ上的心情也第一时间更新了。
西塘就是一座原生态的古镇,古镇不应该只是建筑的陈列,更重要的是,古镇内文化与生活的保存和沿续,西塘能做到这一点,真是让人高兴的事。其实,西塘在去年是去过一次的。但是,作为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
我们是第二批,5月30日的行程。因为周末,有些喧嚣,但拐进弄堂,掩上小门,仍是祥和。
这次的**是钱爸爸,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可能是周末了,大家紧张的神经都放松下来了,所以上车之后不久大家陆续有了睡意,钱爸爸告知大家:可以放心的睡,到了会提醒大家的。于是,初夏的阳光就毫无保留的照进每个人的心房。
经过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路程,我们在10:30分左右到了西塘。
进去之前大家还在讨论在一条极窄的弄堂口——石皮弄。上次来的时候有留影。弄堂狭长,只容一个人通过。据说是古时两个大户人家争地盘的结果。东边的王宅,成了景点,有旅行团一波波地涌入;西边,大抵是分了家,有了几个旅店。
五月底了,正午的阳光,打在身上有夏天的感觉了。小弄堂里,总有波西米亚风格的裙子晃动、跳跃,而脚下却是不太般配的运动鞋,或者各式各样的漂亮鞋托。走几步便发现,这里的服装店,挂满了各式的大裙子。倒也与这古木、与这湿热般配。印巴文化下的波西米亚风,与这吴侬软语浸润的水乡文明,竟由一条条裙子,串联了起来。
烟雨长廊,因为《碟中谍》而闻名于世。我这样的影视白痴,是没什么发言权的了。长廊里有不少小店,个性鲜明,适合独坐、发呆;或者邂逅相逢后的对坐。因为,一扇窗,一个桌子,是“我”和“外界”最佳的距离。不寂寞,也不喧嚣。倒是我们这些年轻的同事们却不适合了,大家都是一刻都闲不住主儿。
西塘很多手工记事本的店和火柴天堂的店,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喜欢。不管是本子的质地,还是上面的图片,或者游客的留言,或者火柴天堂满店的个性语录,对我而言,就是一种享受了。
我也曾在一家家卖记事本的小店中逗留。据说,小店的每一本记事本,都是店主亲手绘制的,独一无二。所以挑了两本带回来,只是至今都没想好在上面写些什么。也可能,根本就不舍得往上面写些什么。
在悠闲的溜达的过程中,不断碰到或路边休息的同事,或迎面走来的同事。大家线路不一,爱好各异,但是这并不影响欣赏西塘的美。因为西塘的美渗透在个个方面,没有先后顺序而言。
王玉珏念念不忘的是小混沌,而我一直再找我们上次吃的小粽子,只是不想还是被景色引诱了,直到回程时才想起来没吃粽子呢!
久坐办公室的人,转了快三个小时,等停下来等同事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没什么力气了。可是,吹着徐徐微风,看着鲜艳的长裙,看着这初夏的美景,还有一条条的游船,竟不想回去了。最后,大家利用最后的时间体验了游船的妙处——微风拂面,看两岸陌生人们和亲切的建筑,任船家有一下没一下的摇着,就不想从梦中醒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