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爬满青苔的石屋、被无数脚印亲吻的石路、形状不规整的石凳、弯弯曲曲的石巷……在宁海许家山村,可以想像到的居住设施,都是清一色石头“制造”。石屋、石巷、石墙、石路、石板桥……宁海文保部门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一座石屋古村。经专家考证,这是宁波市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屋古村。
据悉石屋古村位于宁海茶院乡许家山村,地处丘陵,地貌奇特,山上不长树木、庄稼,只有岩石。这个山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多年前,南宋末年,原居东仓的叶大卿父子避乱至此,定居繁衍。
沿着村口一条主干道进入,穿梭在错落有致的巷道中,巷道高高低低,蜿蜒曲折,路面的石块已被踩得圆润光滑。一间间石院、石屋不断闯入视野。通常石屋有两层,屋子基本以石材为主。许家山村的石屋高大宽敞,整个村子坐西朝东。房屋随地势起伏灵活布置,从东往西一排接一排渐次升高,使得每两排石屋之间自然形成一条南北走向的巷道,十分有规律。
当地80岁的叶红梅老人回忆,她的长辈曾经提起,几百年前石头村就存在。她说,原本石头建筑群没有现在这么庞大,只有最高山顶上几处石屋,因为村民数量不断增长,石村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才达到如今的规模。
“许家山村地处丘陵,当地盛产岩石。因为这种岩石呈青铜色,被当地村民称为‘铜板石’。”文保专家介绍说,“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寻常的建筑材料难以运到,村民便把石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此外,这里的石料采起来十分方便,只需一根钢钎、一把锤子就可以办到。“因为取材便捷、建造简单,由此造就了今日的石头村。”
“这是目前宁波辖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屋古村。”文保专家认为,许家山村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在于石头村落文化。整个山村街巷格局保持完整,石屋外墙采用乱石建造,内部则采用传统建筑抬架式筑法,梁架用材特别讲究自然,“石头用在屋里还是原来的形状,没有刻意改变它的弯曲度,给人一种自然美。” 用石头垒积的“著作”并不少见,古罗马的城墙、欧洲城堡皆是“石头的王国”,而比起这些规规矩矩的建筑,许家山村的石屋显得更加“放肆”一些,所有的石材都是天然使成,不加雕琢。
至今仍然坚守在铜板石构筑的家园里的人们,他们延续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片原生态的土地上,他们种植茶、花生、土豆,番薯、芋头、水稻、玉米等,并将传统的农家手艺“进行到底”:牵牛耕田、制番薯粉、番薯烧酒、捣年糕、做竹编……这些非物质文化范畴里的古老习俗,在现代城市人看来,哪一项不是亮点?因为地处偏僻,几百年来许家山村的石屋还是石屋。到过的人说,这里的味道最纯。这淳朴的味道吸引了不少建筑、摄影、绘画等专业人员及爱好者前来,陈逸飞遗作《理发师》中“新四军营地”场景的拍摄地便在此。
据悉,目前宁海县委县政府对许家山村的保护和开发非常重视,希望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今年4月,2010中华许家山石头古村文化节在这座千年石村中隆重举办,许家山的石头变成了当地旅游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