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泰兴花鼓”和黄桥烧饼制作技艺入选省“非遗”名录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10-06-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

日前,从泰州市泰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获悉,泰兴花鼓、黄桥烧饼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泰兴花鼓”传承人朱凤介绍,“泰兴花鼓”是旧时农民艺人靠卖艺谋生而产生的一种民间舞蹈,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民间艺人往往以一个或几个家庭,或同村一伙人自行结合,靠“打花鼓”为生。平时则沿门,或在街头、村头、庙会、集场作为广场演出,如逢大户人家的喜庆堂会,也常在室内表演。

朱凤说,“泰兴花鼓”的曲调共三个,一为“花鼓调”,二为“跨金索”,三为“倒花篮”,整个曲调具有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泰兴花鼓的舞步和动作,幅度大且灵活、风趣。其动作特征是:晃头,挺脖;扭腰,摆胯;膝屈,脚颤;腕活,手灵。在舞步上有:“颠三步”、“喜鹊登梅步”、“玉兔拜月步”、“四方步”、“小跑步”等。其中“颠三步”和“喜鹊登梅步”极为独特,是其他民族民间舞蹈中所没有的。

黄桥烧饼制作是以面粉等为主要原料的饼状面点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料面粉为黄桥地区特产的小麦精粉。据传承人之一张天勇介绍,其制作技艺以师徒间口口相传为主,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黄桥烧饼制作工艺比较独特,从揣酵(和面)开始就很讲究,天冷烫酵,天热“雪花籽”,不冷不热“老鼠喷沙”。兑碱也要因时而定,飘碱面起泡,反之则粘牙。馅和酥分别用猪油和花生油拌面粉擦酥,做烧饼时,酥搭于面团上,用手搓长再卷起,然后用响子轻捶一下,翻转至底上再捶一下,调转方向再捶,然后将底翻朝下,刷上糖稀,撒上去皮芝麻,贴入桶炉烤。制作出黄桥烧饼色泽金黄,外观美观,香酥可口,不油不腻,适合各地消费者的口味。

同时,泰兴市公布了第二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有关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第二批泰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7类9项,第一批11项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