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听众,从本月1号开始实行的新版“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引发不少争议。昨天上海电台的《市民与社会》节目就铁路新规是否合适、高铁票价是否合理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听众们通过热线电话、微博、短信等方式积极参与,请听报道:
节目一开始,直播室的热线电话就响个不停。对非动车组列车车票在开车后就作废,听众意见很大。而对于沪宁、沪杭高铁开通后,大量普通动车组列车被取消,叶先生也提出质疑。
[高铁发展是好事情,但是给老百姓也有选择 的余地,比如我经常到昆山去,动车组只有15块钱,现在这个车都改成高铁了,根本就没有选择余地了,高铁要24块钱。其实我到昆山也就早到了五、六分钟。铁道部不太考虑工薪阶层。]
马先生等听众还提出,这次推出的铁路新规,并没有事先召开听证会或者广泛征求旅客意见。
[铁道部好像能够管他们的太少了,各种规章制度,立场没有站在旅客的、消费者的角度,而是部门利益。]
此外,还有网友通过短信、微博等方式提出,高铁直达车和站站停的列车,实际旅行时间相差较大,以沪宁线为例最多可相差20分钟,但票价却相同,节目嘉宾、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铁路部门在制定票价时,仅仅依据列车的最高速度,而非平均速度,不太合理。
[现在我们仅仅是按照线路的标准,在这上面跑的高铁就这样来定价,武广高铁每公里是0.458元,沪宁是4毛8。乘客所关心的是旅行速度,而不是最高速度,票价应该和平均速度挂钩。我建议铁路部门可以考虑按照旅行速度,来划分不同的票价,消费者就没有意见了。]
孙章进一步指出,目前,铁路部门把太多的力气花在了高铁技术的不断提高、列车速度的不断提升,而忽视了同样重要的消费者的感受。
[国外的市场机制就比较健全,它一切都是围绕着上座率,消费者的反应它很灵敏的,随时来做出调整。比如说,国外票价是很多样化的,星期一到星期五工作日的票价,周末的票价,上座率低迷的时候,它有促销的手段。一定要面向消费者,这个重要性,不低于高铁的开发。]
记者带着专家、听众的问题和建议,根据铁道部官方网站上的电话,试图与铁道部的运输局和新闻处等部门联系,但打过去后却发现,电话号码不是不存在,就是无人接听。这似乎也印证了节目中,听众张先生的观点:
[现在我们已经走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了,铁道部门它现在的体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关键要它放下身段,那样大家说的话,它会听进去,不然大家提的所有问题都是徒劳的。]
相关线路:上海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