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热烈庆祝首个“中国旅游日”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11-05-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

5月19日,《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为庆祝首个“中国旅游日”,昨天,湖北省旅游局、武汉市旅游局共同在黄鹤楼公园举办“中国旅游日——百年辛亥首义之行、百万游客红色之旅”启动仪式。副省长田承忠、武汉市副市长刘顺妮出席活动。

对首个“中国旅游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前,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分别作出重要批示。李鸿忠在批示中指出,设立“中国旅游日”并举办相关活动对推进我省的旅游事业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要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特色鲜明、注重实效、利民惠民的系列活动,在全省上下营造关注旅游、参与旅游、支持旅游、发展旅游的良好氛围,为把湖北建成旅游经济强省而努力奋斗。王国生指出,我省发展旅游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要努力走出一条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紧密结合的发展路子,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创造湖北品牌,培育市场主体,激活旅游市场,加快优势产业向支柱产业的转变。

5月16日,湖北省政府特别召开座谈会,庆祝“中国旅游日”的到来。湖北省旅游局也向全省旅游景区发出号召,引导和鼓励他们开展惠民利民活动,以实际行动迎接首个“中国旅游日”。据统计,全省158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中,除漂流等季节性景区和正在改造的景区外,131家景区都有不同形式的惠民利民活动。在这些旅游景区中,免费进入的景区达到了92家。

省旅游局局长张达华表示,今年是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随着中央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发,红色旅游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省将首个“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确定为“百年辛亥首义之行、百万游客红色之旅”,目的在于进一步活跃红色旅游市场,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充分彰显“双百”活动所蕴含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的综合带动作用,使红色旅游成为我省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在庆祝活动上,湖北省旅游局还聘请了10名由大专院校教授、人大代表等组成的“灵秀湖北品质旅游监督大使”,他们将参与全省旅游市场监督工作,并就旅游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此外,由2010年世界旅游小组10名获奖选手组成的“灵秀湖北文明旅游宣传大使”,将在游客中广泛宣传文明旅游、低碳旅游等理念。而向社会广泛征集的100名“灵秀湖北旅游服务志愿者”,则将参与湖北省旅游局组织的各种大型旅游活动,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工作。

此外,为纪念首个“中国旅游日”,湖北省旅游局与省邮政局联合制作的“灵秀湖北”明信片,昨天也在现场首发。明信片内容包括我省5个5A级旅游景区,以及纪念辛亥革命100年和建党90周年的系列旅游景区。武汉市旅游咨询中心、武汉旅游营销网和银联湖北旅游信用卡还在现场摆开服务台,接受旅游咨询,发放“中国旅游日”宣传单、《武汉市民出境游(国内游)宝典》等资料,并可以现场受理申办“湖北旅游信用卡”。(湖北日报)

——田承忠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5.19中国旅游日”起源于《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国务院今年4月10日正式决定设立“中国旅游日”,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充分体现了公民旅游意识的日益增强,有利于推动大众化旅游时代,丰富人民群众旅游生活,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广泛关注,有利于营造旅游发展氛围,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中国旅游日”的设立,内涵丰富。它所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一个节日、一个符号,更是一个载体、一种理念、一个方向;旅游日不仅仅只是“5.19”,更是国家在旅游领域确定的一道战略性命题,应该始终如一地贯彻好国家设立旅游日的目的和精神。

——张达华 湖北省旅游局局长

当今世界,大众化和全球化旅游时代已经来临,旅游业在扩大消费、转变方式、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我省旅游业发展更是一枝独秀,去年已成功跻身全国前十位,目前正行驶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彰显着巨大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庆祝首个“中国旅游日”,就是要共同参与、让利惠民,成为广大游客的实惠日;就是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成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契机日;就是要营造氛围、优化环境,成为凝聚发展合力的奋进日。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的重要批示和省政府庆祝“中国旅游日”座谈会田承忠副省长的讲话精神,同舟共济,奋力拼搏,使“中国旅游日”真正成为我省旅游业的宣传日、推广日和发展日,为加快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而努力奋斗!

相关线路:湖北旅游线路 武汉旅游线路 黄鹤楼旅游线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