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门半岛感受30年代风情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13-09-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另一个规模较大的工商业一一居住混合区在半岛中部偏北的高士德马路、镜湖马路、罅些喇提督大马路、俾利喇街一带,这里是本世纪6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街区,在义字街和卢九街等区域,已经成为澳门中、低档商品的购物中心区之一。

在半岛南部内港一侧,河边新街和下环街一带,还有一个规模不大但却别有特色的混合区,这里集中了澳门大多数的鱼栏和海产店,船具、鱼具的供应商也主要集中于此,还保留着30、40年代时期的风格。

此外,在荷兰园正街南段、马场祐汉新邨、筷子基和乐街一带,也有较小的工商业一_居住混合区。

居住区在澳门半岛南端西湾沿岸以及妈阁山、西望洋山半山腰的绿树丛中,这里分布着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别墅式洋房,是澳门高级居住区。东望洋山西麓新花园一带,高士德马路、美副将马路之间,玉立着一些高层大厦,也是澳门比较高级的住宅区。在半岛中部和南部,各有面积较大的普通居住区,中部居住区基本上分布在澳门旧城墙北段两边,南部居住区主要在妈阁街、高楼街、风顺堂街、鹅眉街和三巴仔街。而在花地玛堂区的黑沙环、马场、台山、青洲及筷子基一带,则为低收入居民的居住区,其中以政府出资兴建的经济房屋(又称"居屋")条件较好,而平民屋(又称"廉租屋")则差些,此外还有许多条件更差的木屋。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这些情况也在逐年向好的方面转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