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为什么又被称为岣喽山?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13-09-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禹庙在禹陵旁边。相传最早是禹的儿子启所建。现存建筑始建于梁大同十一年,以后累圮累修,其主体结构仍保持着清代早期的建筑风格。

从西辕门进庙,首先看见的是一座石栅亭,内竖一块大石碑,名为岣嵝碑,又称禹王碑。据说此碑为大禹治水时所书刻,其实并非如此。碑文字的内容虽是治水,但字体与词句都比殷商甲骨文进步,与金文略仿,实际是后人为纪念大禹之功而作。韩愈有诗描绘碑字的形状:“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拏虎螭。”岣喽碑的文字原刻在湖南衡山县密云峰,明代嘉靖二十年冬,绍兴知府张明道得岳麓书院拓本,重新摹勒石上,置于禹庙。因为衡山又称岣喽山,该碑遂沿用此名。

过岣喽碑,向北穿过棂星门,登上百步金阶,就是祭厅,.亦称拜厅,是历代祭祀大禹之处。厅左右置东西两庑,中有历代颂禹功缋的碑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