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普陀山游玩有什么推荐的景点?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13-09-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观音像在印度是男身,在我国唐以前也是有胡须的男性形象,但唐以后,却逐渐女性化了,我们今天见到的观音塑像,多为女性。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一说是观音有三十三种化身,这些化身中,女性形象不少;另一说是因美貌温柔的女性更能体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心肠,也更能迎合信徒们的心理。至于有的观音塑成千手千眼形状,主要是为了表示菩萨法力无边,智慧无穷。

从北宋开始,历代统治者屡次拨款增修普陀山寺庙,但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荷兰殖民者占领普陀山后,几乎将寺院焚毁殆尽。后来,康熙帝两下江南,又分别拨款修复寺院,雍正、乾隆、光绪等朝也相继扩建增修,至抗战前,普陀山已拥有三大寺(普济寺、法雨寺和慧济寺)、八十八所庵院和一百二十八处茅篷,可谓香火鼎盛,昔人有诗云:“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遇僧。”

普陀分前后二山,前山以普济寺为中心。普济寺位于灵鹫峰下,又称前寺。寺占地面积约二十余亩,沿中轴线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圆通宝殿、藏经褛、方丈殿、内坛等多重建筑,圆通殿内供有高达八点八米的毗卢观音像,四周环列观音三十二化身,是近年重塑的。寺前的海印池,又名莲花池,占地十余亩,原是僧人的放生池。池南有清雍正皇帝的御碑亭,池东是玲珑俊秀的多宝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