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靖州县旅游景点介绍
飞山夕照
飞山距县城西北5公里,海拔720公尺。古有"忽一峰飞至"因名飞山的传说。然飞山异峰突起,巉岩壁立,四面陡绝,顶复平旷,如钟似鼎,因而为五溪胜景之一。
历代墨客文人攀游吟咏之地。五代时马殷据湖南,称"楚王",派兵征剿诚州(现靖州县),飞山峒酋潘金盛、杨承磊凭借飞山天险聚众抵抗,现山上堑壕犹存。五代未,杨再思被众人奉为诚州刺史,他死后,人们于飞山绝顶建庙祭祀,并称杨为"飞山爷爷"。
飞山上岩洞嵌空,庵寺林立,古迹甚多。头宝鼎、二宝鼎、三宝鼎雄居峰巅。其中头宝鼎居飞山之首,名号"绝顶",三面巉岩,有一石伸出峭壁之外,上刻"凌云"二字,俗称"舍身岩"。
峰顶庵寺为宋元丰年间所建,清光绪已亥岁(1899)被焚,癸卯年(1903)重建,均为青石结构,拱形屋顶。靖州电视差转台现设于此。二宝鼎比头宝鼎地势略低,是登头宝鼎的必经之路。
相传元末少数民族丁伸仔曾以此为据点,聚众起义。据康熙《靖州志》载:山上屯兵之处,"尚有米穴",其米黑而成石,人称"乌米",现仍有黑米粒可寻。三宝鼎规模虽小,但全为石料建成,结构严谨,玲珑精致,为康熙三十二年(1693)所建,至今完好无损。
在三个宝鼎之下,呈一平旷阔地,有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方广寺,又名飞山大殿。正堂左侧有明代参将邓子龙登山留正气《登飞山》诗碑,笔力遒劲。
其右有民国初年-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延闿题联碑刻。殿前正南有青石砌成高约丈许的南天门,门额-斗大四字"南天胜景"。两边精镌八洞神仙图。殿后有三清寺、灵宫殿、望虚亭等。前面有半仙亭、小天门寺、大天门寺和磨针庵。
飞山山腰多岩洞。白云洞为一大洞、洞口位于东南绝壁之上。洞口原筑有精舍,已圯。但明靖州司马吴文宗所镌白云洞天四字仍耀眼于洞口绝壁之上。其先人所书"天开列嶂"四字只有隐约痕迹。
白云洞往右不远处,为瀑布高挂的飞珠岩,又名"白牛洞"。洞虽不深,但洞壁光滑,山泉沿壁而下,在阳光照耀下,远远望去犹如一头白色水牛。
往上130余阶便是宝珠岩。有一突出的圆珠岩石,直径约20公分,又名天鹅蛋,旁刻有文字数行,相传为神仙所书(实为用蝌蚪文书的禹碑),谁能一气念完,就会石裂宝出。飞山东北面有莲花洞,洞宽而深,旧时洞内楹舍精美。1962年省文化局曾拨款进行维修,后毁于"0"。
此外,飞山上还有天塘界终年不干的天塘,林龙坳千姿百态的奇石。每当夕阳西下,余辉中的飞山呈一雄浑剪影,在满天彩霞簇拥下显得分外壮观神奇,这就是"靖州十景"之一的"飞山夕照"。
渠江浮桥
靖州渠江浮桥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为明成公二十年(1484年)知州伍玑为方便渠江两岸居民生产、生活行走所建,该桥长110米,宽2米,由12艘木船连接,上铺桥板,两边镶以栏杆栓牢浮桥;嘉靖元年(1522年),由知州汤价进行修固;万历五年(1577年),知州秘心传在桥西加修"鸡公亭";乾隆十九年(1754年),知州鲍启泌在桥偏东处兴修九拱石桥一座,使浮桥终止使用使用,日渐毁损;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石桥被洪水冲垮,来往行人只好划船就渡;嘉庆四年(1799年),知州张博采纳众议再修浮桥;道光五年(1825年),知州徐凤喈独资再度修葺。时至解放后的1969年,政府投资建渠江大桥后,延用的浮桥被拆除。
改革开放以来,靖州县百业俱兴、工商繁荣、车流骤增,两岸居民群众绕到大桥,常遇人车拥挤,行走不便,纷纷要求重建浮桥。2000年底县委、县政府顺乎民意,决定以旧城改造为契机,重修浮桥,造成福于民。
重修浮桥的建设者任务,交由旧城改造指挥部负责实施。2001年初,开始走访原浮桥两岸的老住户、原浮桥管理人员及老船工,了解老浮的历史变迁、修造及管理情况。经调查走访与查看有关浮桥的历史资料后,结合龙凤岩景区建设的现状,力求新浮桥能取老浮桥之所长、补原浮桥之所短,拿出修复浮桥及两岸配套景区的设计。
新浮桥长100米,宽2.5米,由14艘船连接而成,西端架设龙头,以利船只通行,两岸码头增建牌坊,使浮桥整体效果更为壮观。浮桥东岸设计了休闲平台和现代凉亭、新建江边园,并配套安装彩色射灯、高杆礼花等电器设施。新浮桥于2001年7月开工,10月底竣工通行。由于设计科学,施工精细,使目前耗资59万元修复的新渠江浮桥,既再现了民族历史风采,又展现了渠江浮桥的现代生活气息,还为县城建设新增了一处靓丽的休闲景点。
由于浮桥配套景区建设资金到位缺口大,目前仍余下东岸的休闲凉亭,西岸的鸡公亭、江边花园、河边栈道等休闲景点尚待建设。
靖州飞山
靖州飞山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城西郊五公里处,又名胜山寨,俗称飞山寨,乃湘西名山之一,海拔七百二十米,形如钟鼎、皇冠。
山顶平旷,历史悠久,有林立的寺庙,颇多的古迹,还有苗侗人民思祖祭拜的寺庙,山崖削壁间有数处岩洞。它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又为历代宗教胜地。
怀化靖州飞山由飞山庙,有方广寺、头宝鼎、二宝鼎、三宝鼎、摩真庵、玉皇阁、灵官殿、皮卢寺、南天门、如白云洞、莲花洞、白牛洞、宝珠岩等景点组成。
龙凤岩溶洞
龙凤岩溶洞位于县城西南16公里的铺口乡,距公路1.5公里的排牙山中段穿岩山上。是一座天然石灰石溶洞。洞口上方有清康熙年间靖州州牧高峰题刻的"龙德先天"四个大字。洞口宽20余米、高约7米。洞内有两条主支洞。由洞口向左有1米宽人工凿砌石阶70余级可达洞底。
沿洞东北石壁有阴河一条,宽3米,异溪之水常年流经此洞。另一支洞由洞口向右,攀岩而下,逶迤向前,洞内石笋、石钟乳千姿百态,如罗汉、舞女、寿翁、菩萨,似瀑布、梯田、宝塔、龟兽。"擎天柱"顶天立地,"水帘洞"神奇壮观,"莫愁女"亭亭玉立,"罗汉岩"笑颜常开,令人目不暇接。
据清道光《靖州直隶志》载:"在城西南30里,岩深黑,人不敢入,惟岁旱请雨于此。里人各秉烛鱼贯而进,可容百许人。中间或高或下,或广或狭,凡十三层,犹未竞其境。"现尚存祭祀石坛一座,游人香客前往者不断。1985年9月,龙凤岩溶洞被定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