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網民 2016-05-02 07:08:01
登山杖秘籍,速戳查看正確使用方法
不論是登山還是徒步,很多人習慣使用登山杖,百公裏的路上許多小夥伴們就都選擇了登山杖來作爲百公裏途中的輔助工具,但大家真的會用嗎?大家快來仔細琢磨一下,爲以後的戶外活動做好准備喔!
如何正確使用登山杖?
爲什麽要使用登山杖?它的優點是什麽?
登山杖是爲了在戶外活動時給人提供更好的穩定性,而且將作用在腿部的沖擊力分散到手臂上。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顯示,當下坡時不使用登山杖比使用登山杖膝蓋部分的受力多出22%,大腿肌肉消耗的能量也多出21%。
優點:
減少膝蓋的損耗;
增加上坡時的力量;
節省體力;
順利通過土質松軟的區域;
增加身體的平衡性。
登山杖用法
1、腕帶穿戴:手穿腕帶再往下握住手柄,發力靠腕帶,手是虛握
我們在使用登山杖下坡時,登山杖所承受的沖擊力借由腕帶傳導到我們的手臂上;在上坡時,手臂的推力借由腕帶傳到登山杖産生上坡的助力,所以我們的手腕應穿過腕帶下壓並握住手柄,而非腕帶在手腕上方。
真人示範:
2、長度調節:
各分節調節長度平均,受力均勻。整體長度在手握登山杖時,上臂和下臂成90°爲宜。
手持登山杖站在平面上調整登山杖的長度,手臂自然垂下,以手肘爲支點將前臂上舉到跟上臂成90°;
調整登山杖時不應該超過登山杖上所顯示的最大調整長度。
真人示範:
登山杖的操作方式
1、上坡用法:登山杖與前腳平行,這樣能提供更好的助力
2、下坡用法:登山杖落在前方,緩解下降時的沖擊力
具體使用情況如下:
平地及平緩的上坡:
與平常走路一樣采取相同的節奏,手臂在另一側腳向前的同時順勢將登山杖往前帶,杖尖不要超過腳尖,然後向後推。
較傾斜的陡坡:
手臂要往前將登山杖的位置放在身體前方,利用登山杖支撐身體向上,來減輕腿部的壓力,必要的時候可以同時利用兩支登山杖來做爬升的動作。
下坡:
由于下坡的沖擊力比較大,這時候要利用登山杖來減輕膝蓋的負荷,因此登山杖的位置一樣要放在身體的前面,而且必須要比前腳先著地才能達到分擔受力的效果。所以身體一定會向前傾斜,可以適當加長登山杖的長度。如下陡坡,重心仍應靠後,登山杖只做輔助作用,切勿把重心放在杖上,若摔倒後果不堪設想。
如何選購登山杖
登山杖的選購,黃山住宿www.yunju0559.com 需要從手腕帶、手柄、材質、長度、重量、攜帶方式等各方面衡量,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下面就從各個方面分析,希望對大家的選購有幫助。
腕帶
登山杖腕帶最好是軟的,有彈性。可調節長短,又不容易脫落。
手柄
登山杖手柄尺寸和形狀要貼合你的手,無論是戴手套還是不戴手套。
材質
手柄材質
登山杖手柄要易于把握,采用軟木和泡沫塑料的手柄通常是手心容易出汗或經常在雨天中徒步人士的首選,因爲,這些材質即便是濕了,也有比較好的摩擦力。
采用橡膠材質的手柄,使用時會比較滑,但是它的手感很好。
采用塑料和木頭制成的手柄通常會比較滑,手感也不是特別好,但耐用、強度好。
杆體材質
支杆的材質通常是鋼、鋁合金和碳纖維,钛合金很少見。
市面上常見的是鋁合金、碳纖維。碳纖維含量越高,價格越高。
入門者,可以選擇鋁合金登山杖,男子建議使用管徑爲18/16/14mm的,女子用16/14/12管徑。在輕量和結實度的選擇上,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
長度
你的登山杖可以調節的越多,給你帶來的好處就越多。下山的時候,要長一些;上山的時候要短一些;當不用的時候,可以收縮的更短,能方便地將登山杖挂在你的背包上。
常見的登山杖杖杆規格一般有三種:
第1種:18-16-14
三節登山杖,一般6061鋁合金材質的登山杖比較常用這個規格。市面較多。
第2種:16-14-12
三節登山杖,一般7075航空鋁合金材質的登山杖比較常用這個規格。市面較多。
第3種:20-18-16-14
四節登山杖,一般攝影杖和最便宜的地攤杖比較常用這個規格。市面不多。
對于登山杖,都有外鎖和內鎖兩種構造:
外鎖:
優點:鎖扣開合方便,利于快速調整長度。
缺點:穿過灌木時易被植物鈎開。
內鎖:
優點:螺旋式扭緊的鎖扣比較牢固。
缺點:操作較爲麻煩
注意:
一、永遠不要用登山杖拉人,除非他是你的仇人。
二、長時間徒步中,經常檢查你的杖杆是否鎖緊,以免驢失前「蹄」。
三、盡量不要將登山杖插入海水,以免腐蝕;或插入含鈣量高的水中(比如黃龍、九寨溝的水),會造成很難清理。
四、遇到懸崖時避免登山杖踩空,非常危險!平時要養成左右手都能使用登山杖的習慣。
五、上山較陡的路上,盡量離前邊使用登山杖的人遠些,不然容易遭到傷害。
六、登山杖不是降魔杵,也不是金剛杖,對它溫柔些,暴力使用再好登山杖的也會被折斷,還有可能發生危險。
七、休息時切勿將登山杖隨手橫放在地上,易被踩斷,應挂在包上或斜靠立起或輕插在土裏。
你還未老,
有什麽理由不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山杖秘籍,速戳查看正確使用方法
不論是登山還是徒步,很多人習慣使用登山杖,百公裏的路上許多小夥伴們就都選擇了登山杖來作爲百公裏途中的輔助工具,但大家真的會用嗎?大家快來仔細琢磨一下,爲以後的戶外活動做好准備喔!
如何正確使用登山杖?
爲什麽要使用登山杖?它的優點是什麽?
登山杖是爲了在戶外活動時給人提供更好的穩定性,而且將作用在腿部的沖擊力分散到手臂上。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顯示,當下坡時不使用登山杖比使用登山杖膝蓋部分的受力多出22%,大腿肌肉消耗的能量也多出21%。
優點:
減少膝蓋的損耗;
增加上坡時的力量;
節省體力;
順利通過土質松軟的區域;
增加身體的平衡性。
登山杖用法
1、腕帶穿戴:手穿腕帶再往下握住手柄,發力靠腕帶,手是虛握
我們在使用登山杖下坡時,登山杖所承受的沖擊力借由腕帶傳導到我們的手臂上;在上坡時,手臂的推力借由腕帶傳到登山杖産生上坡的助力,所以我們的手腕應穿過腕帶下壓並握住手柄,而非腕帶在手腕上方。
真人示範:
2、長度調節:
各分節調節長度平均,受力均勻。整體長度在手握登山杖時,上臂和下臂成90°爲宜。
手持登山杖站在平面上調整登山杖的長度,手臂自然垂下,以手肘爲支點將前臂上舉到跟上臂成90°;
調整登山杖時不應該超過登山杖上所顯示的最大調整長度。
真人示範:
登山杖的操作方式
1、上坡用法:登山杖與前腳平行,這樣能提供更好的助力
2、下坡用法:登山杖落在前方,緩解下降時的沖擊力
具體使用情況如下:
平地及平緩的上坡:
與平常走路一樣采取相同的節奏,手臂在另一側腳向前的同時順勢將登山杖往前帶,杖尖不要超過腳尖,然後向後推。
較傾斜的陡坡:
手臂要往前將登山杖的位置放在身體前方,利用登山杖支撐身體向上,來減輕腿部的壓力,必要的時候可以同時利用兩支登山杖來做爬升的動作。
下坡:
由于下坡的沖擊力比較大,這時候要利用登山杖來減輕膝蓋的負荷,因此登山杖的位置一樣要放在身體的前面,而且必須要比前腳先著地才能達到分擔受力的效果。所以身體一定會向前傾斜,可以適當加長登山杖的長度。如下陡坡,重心仍應靠後,登山杖只做輔助作用,切勿把重心放在杖上,若摔倒後果不堪設想。
如何選購登山杖
登山杖的選購,黃山住宿www.yunju0559.com 需要從手腕帶、手柄、材質、長度、重量、攜帶方式等各方面衡量,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下面就從各個方面分析,希望對大家的選購有幫助。
腕帶
登山杖腕帶最好是軟的,有彈性。可調節長短,又不容易脫落。
手柄
登山杖手柄尺寸和形狀要貼合你的手,無論是戴手套還是不戴手套。
材質
手柄材質
登山杖手柄要易于把握,采用軟木和泡沫塑料的手柄通常是手心容易出汗或經常在雨天中徒步人士的首選,因爲,這些材質即便是濕了,也有比較好的摩擦力。
采用橡膠材質的手柄,使用時會比較滑,但是它的手感很好。
采用塑料和木頭制成的手柄通常會比較滑,手感也不是特別好,但耐用、強度好。
杆體材質
支杆的材質通常是鋼、鋁合金和碳纖維,钛合金很少見。
市面上常見的是鋁合金、碳纖維。碳纖維含量越高,價格越高。
入門者,可以選擇鋁合金登山杖,男子建議使用管徑爲18/16/14mm的,女子用16/14/12管徑。在輕量和結實度的選擇上,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
長度
你的登山杖可以調節的越多,給你帶來的好處就越多。下山的時候,要長一些;上山的時候要短一些;當不用的時候,可以收縮的更短,能方便地將登山杖挂在你的背包上。
常見的登山杖杖杆規格一般有三種:
第1種:18-16-14
三節登山杖,一般6061鋁合金材質的登山杖比較常用這個規格。市面較多。
第2種:16-14-12
三節登山杖,一般7075航空鋁合金材質的登山杖比較常用這個規格。市面較多。
第3種:20-18-16-14
四節登山杖,一般攝影杖和最便宜的地攤杖比較常用這個規格。市面不多。
對于登山杖,都有外鎖和內鎖兩種構造:
外鎖:
優點:鎖扣開合方便,利于快速調整長度。
缺點:穿過灌木時易被植物鈎開。
內鎖:
優點:螺旋式扭緊的鎖扣比較牢固。
缺點:操作較爲麻煩
注意:
一、永遠不要用登山杖拉人,除非他是你的仇人。
二、長時間徒步中,經常檢查你的杖杆是否鎖緊,以免驢失前「蹄」。
三、盡量不要將登山杖插入海水,以免腐蝕;或插入含鈣量高的水中(比如黃龍、九寨溝的水),會造成很難清理。
四、遇到懸崖時避免登山杖踩空,非常危險!平時要養成左右手都能使用登山杖的習慣。
五、上山較陡的路上,盡量離前邊使用登山杖的人遠些,不然容易遭到傷害。
六、登山杖不是降魔杵,也不是金剛杖,對它溫柔些,暴力使用再好登山杖的也會被折斷,還有可能發生危險。
七、休息時切勿將登山杖隨手橫放在地上,易被踩斷,應挂在包上或斜靠立起或輕插在土裏。
你還未老,
有什麽理由不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