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地处福建中部,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利用好独特的旅游优势,为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服务,一直是莆田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14日,从日前刚结束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我们看到了一幅充满希望的旅游发展画卷。
●莆田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在此次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获悉,自2001年至2006年,全市累计接待境内外旅游者1855.56万人次,年均增长19.8%;旅游总收入154.37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7.3%。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以来,全市共吸引外资和社会集资建设旅游设施资金达20亿元。新建、扩建了一批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配套设施。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全国水利风景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此外,旅游接待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截止今年11月,全市有星级酒店9家,其中四星级大酒店2家,旅游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全市共有旅行社17家,其中组团社1家、国际社2家、国内社14家,持证导游297名。旅游车队1家。
●莆田旅游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2007年到2012年的5年时间,是我市建设滨海旅游胜地,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的关键时期。我市旅游业将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潜力巨大。
2009年以前,随着市区“四纵八横”主干道的全面贯通以及温福、福厦漳汕铁路的通车,我市将实现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区的对接。2012年以前,妈祖城、湄洲岛跨海通道、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莆田机场、绕城高速公路等将实现开工或完工,我市有望成为继福州、厦门之后的第三条重要的对外通道,特别是向莆铁路的建成,将极大的拓展我市的旅游客源地范围,我市与中西部的交通联络将更加通畅,中、西部地区游客到沿海观光旅游将更加便捷,旅游的可进入性将大大提高。与此同时,我市成功申办了第十四届省运会,为加快和完善城市现代旅游功能,推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另外,莆仙戏、妈祖祭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摄影之乡、木雕之城、木业之城、省级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的获得,大大提升了莆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加快我市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但是,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配套不够,中心城市旅游综合服务设施配套不到位;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现代旅游功能还不够完善;旅游产品整合不够,景区景点内容单一,游客逗留时间短;整体促销意识不强,促销力度不够;尚未形成有效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开发旅游产业;旅游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缺少有行政执法授权的旅游执法队伍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上串下联”、重点开发莆田特色旅游。
为了适应2012年我市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新要求,全面提升旅游各产业的整体水平,下一阶段,我市旅游部门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体系,科学策划旅游产品开发。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构建协调发展的旅游供给体系。优先建设高速度公路和高等级公路连接各旅游区的交通要道,尽快形成全市景区“大交通”便捷、“小交通”通畅的格局。立足改善旅行社、星级酒店的档次和布局,针对不同县区实际,有重点有步骤地抓好饭店和旅行社的发展,至2012年,争取新建2-3家五星级酒店、3-5家四星级酒店,使全市星级酒店总数超过20家,国际社达到5家,扶持一批超千万元的旅游经营企业,扶持设立旅游运输公司2-3家。
三、拓宽旅游产品开发思路,联合打造旅游精品。重点开发建设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妈祖城旅游区等13个特色景区。串成8条有影响、上规模、上档次,在省内外甚至国外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拳头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重点整合湄洲岛旅游资源、工艺美术城旅游资源、九鲤湖资源、南少林资源、大洋生态旅游资源等五个景区资源。指导旅游创A升级。至2012年,全市力争4A级景区达到1-2家,5A景区一家。
四、开发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提高旅游购物消费比重。
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发旅游产品。市政府从2008年起,每年预算安排2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引导重点旅游项目、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及其前期经费投入。
六、培育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首批拟推出大洋、庄边、书峰等10个乡镇作为村旅游“示范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