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平凉市文物局、平凉市博物馆共同整理编纂、平凉市文化产业开发中心组织开发的《平凉精品文物图鉴》举行首发式。这套图集从全市数万件馆藏文物中遴选整理出8大类288件珍贵文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浓缩展示了我市馆藏文物的亮点和精华,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平凉悠久历史文化的窗口。
平凉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泾渭行地,陇山贯境,内当陇口,辅卫三秦,是中华民族在黄河中上游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西域通往长安和中原地区的交通要塞、军事重镇和商贸“旱码头”,曾经在传递中华文化血脉、吸收外来文化营养的历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文博工作者的努力,在平凉先后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2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000多处、古墓葬(群)300多座、古城址30余座、石窟寺(群)2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3处。出土和征集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实物资料,使全市馆藏文物总量近3万多件,其中国宝1件,国家一级文物196件,二、三级文物5521件。
据悉,《平凉精品文物图鉴》共8章,收录文物288件。该书主编、市文化局副局长王发永告诉记者,纵览平凉文物资源,有六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史前文化遗存丰富。平凉是古人类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发现古生物化石地点数十处,以泾川大岭上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证明,早在50至60万年以前人类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器物类型丰富,序列明确。二是青铜文明熠熠生辉。平凉是先周和西周文化的重要策源地之一,灵台白草坡一带及崆峒、泾川、崇信等地出土的大量晚商西周青铜器,纹饰华丽,铸造精美,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青铜文化的繁荣和鼎盛。三是齐家文化玉器精美绝伦。平凉境内的葫芦河流域是齐家文化的重要分布地,静宁后柳沟发现的四琮三璧,玉质温润,圆方有度,纹饰朴美,是齐家文化玉器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四是丝路文物璀璨夺目。平凉是古丝绸之路东段重镇,灵台出土的外文铅饼弥足珍贵,作为国粹的历代珍瓷更是一枝独秀,堪为至宝。五是佛教文物星罗棋布。平凉是魅力无穷的佛教文化艺术长廊,泾河沿岸和关山两麓密布的南石窟、王母宫、云崖寺等20余处石窟艺术宝藏,内涵丰富,风格鲜明。大云寺地宫出土的佛祖舍利闻名遐迩,名播海外。数量众多的佛教造像风格迥异,格外耀眼。六是道教文物多姿多彩。平凉是历史悠久的中国道教圣地,《庄子·在宥》和《史记》都记载了广成子修道于崆峒山和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史实。特别是元代以来,平凉成为全真道龙门派流布的中心区域,遗留下紫荆山壁画和崆峒山造像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艺术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朵艳丽奇葩。
灿若星河的平凉文物,凝固了历史变迁的足迹,折射了人类进步的历程,也承载着华夏文明发展的轨迹,是平凉乃至中华民族悠远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实物见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在平凉市博物馆建馆25周年之际,市文化局、博物馆在全面整理研究全市珍贵文物资料的基础上,精心编纂出版了这本图录,该书从全市数万件馆藏文物中,遴选最具特色者8大类288件,配以照片,附以文字说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浓缩展示了平凉全市馆藏文物的亮点和精华。《平凉精品文物图鉴》的编辑出版,完全是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由市博物馆提供资料,负责整理、编纂、校对,由平凉正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市场推广事宜,这在平凉乃至甘肃文博界,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探索。可以说,该部图集的面世,对向外界宣传平凉独具特色的文物瑰宝,提高平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平凉旅游产业文化品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