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省境内博物馆参观人数和门票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同比增长约28%左右。省文化厅一份最新调查显示,文博旅游成为今年上半年文化消费市场创新高的亮点之一,博物馆也成为了文化旅游中的一支“生力军”。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一“动”吸人气
过去,博物馆游基本集中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少数博物馆,形成固有的热点。但这一局面在今年上半年被打破,一些博物馆通过自身展览方式及内容的变革,逐渐走近游客,一改博物馆曾经门可罗雀的面貌。
去年底,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改造了已有20多年历史的陈列方式,把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到陈列展览中,将枯燥的盐业历史解说转变为动态的盐业生产过程,一下就提起了参观者的兴趣,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馆长黄健告诉记者,“与去年同期相比,参观人数和门票收入增长了50%以上。”无独有偶,四川宋瓷博物馆全新“变脸”,新开放的熊猫科学探秘馆在展览中加入互动游戏……
变化的不仅是国有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也参与进来。成都川菜博物馆、朱成石刻艺术博物馆、四川鹿野苑私立石刻艺术博物馆等,因“动”而人气日渐旺盛。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文化活动扯眼球
以目不暇接的文化活动抓住游客眼球,成为发展博物馆游的一大手段。以武侯祠博物馆为例,策划系列文化活动已成为其营销手法之一。今年国庆期间,武侯祠博物馆就开展了宝光寺珍藏书画展、三国军阵换岗仪式、《孔明苑》诸葛亮专题陈列、《激战三国》互动游戏等系列活动,并形成了一系列特点鲜明的主题。如今,“武侯夜话”等活动已成为武侯祠博物馆的文化活动品牌,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卖点”。
三星堆博物馆的“戏说三星堆”、模拟考古等活动非常受游客欢迎;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展文化讲座,自贡恐龙博物馆启动4D影院……彻底改变了“到博物馆就只有参观”这一说法。
目前,省文化厅产业处正在起草《加快文化旅游跨越发展的意见》,其中将提到全省近100家博物馆的合作。
大邑建川博物馆:吃住娱购都齐全
“吃住行、游购娱”组成了旅游产业链,作为其中一环节,博物馆游产业链只有得到延伸,才有继续上升的势头。据了解,建川博物馆利用大邑县原有的庄园、老公馆群落等建筑,挖掘抗战文化,文化旅游资源迅速得到优良整合,发挥出1+1>2的效应。如今,围绕建川博物馆,已修建起三星级酒店、咖啡馆、拓展训练营等一系列与旅游相关的产业项目。这意味着,到建川博物馆,除了参观,有吃有住,能到影视基地体验,能买像章、票证等具有时代特征的藏品及旅游纪念品,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博物馆游产业链。
过去的博物馆,发挥的文博功能更多一些。但如果博物馆仅作为单独的旅游产品进入旅游市场,就不能充分挖掘出文博资源的旅游功能。由此,博物馆游需要着力打造文博商品、文博休闲街等旅游产业链上的相关环节,形成以博物馆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链条,彰显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魅力,从而推动博物馆产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