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正确领导下,陕西省旅游行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狠抓旅游项目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大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国内外客源市场稳步增长,全省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据统计: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23万人次,同比增长16%;旅游外汇收入6.1亿美元,同比增长21%;接待国内旅游者8015万人次,同比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4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00亿元人民币,达504亿元,同比增长20%,陕西省旅游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历史新高,旅游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特色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2007年陕西省旅游业在产品开发、宣传促销和旅游市场管理方面都有大的发展创新,特别是围绕“一、六、八”旅游产品体系布局,在规划体系建设和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完成了陕西省旅游业发展规划(2006-2020年)编制工作,现已上报省政府审批;华山御温泉兵器游乐世界一期工程、兵马俑博物馆环境改造工程、汉阳陵地下博物馆等历史文化产品建成开放;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进展顺利,合十舍利塔封顶合拢;大唐不夜城、寒窑遗址公园等曲江文化旅游项目已开工建设。秦始皇陵遗址公园、秦岭国家植物园、旬阳太极城,泾阳张家山、神木红碱淖、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神河源省级森林公园、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长青华阳旅游区等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正在按计划紧张进行中。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世界、秦岭野生动物园、杨凌农博园等主题公园类旅游产品有了新内容,形成新特色;临潼华清?爱琴海温泉、华山御温泉项目建成对外营业,楼观道温泉、太白御温泉加快建设步伐,标志着陕西省温泉休闲旅游产品形成新亮点;《长恨歌》、《走进延安》、《延安保卫战》等大型实景演出在增加文化旅游景区的娱乐性和参与性等方面进行了升级改版,丰富了内涵;红色旅游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2007年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560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收入达到155亿元,同比增长38.4%。这些旅游产品的开发,有效地改善了陕西省的旅游产品结构,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使陕西省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更加鲜明,保证了陕西省旅游业的强劲增长。 同时,我们也充分发挥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创建旅游强县,加强乡村旅游、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为农民增收,扩大县城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汉中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城市、扶风县被命名为全国旅游强县,临潼区等16个县(区)被命名为省级旅游强县。
2007年在宣传促销方面,一方面抓好陕西旅游总体形象的宣传,一方面强化对主要客源国和客源地的宣传促销。在形式上,采取政府形象宣传与企业产品营销相结合,大型活动与一般促销活动结合,文化、文物、经贸、外事、体育、民航、铁路与旅游结合等。在内容上,既注重对旅行商的宣传推广,更注重对公众的宣传推广,加大重点客源地的促销力度,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一系列促销活动。以“大唐国都——中国长安”为宣传主题,成功举办了“中国陕西省——韩国合作周”活动,将旅游宣传促销与文化演出、文物展示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举办陕西旅游说明会、陕西旅游公众活动、陕西旅游图片展,参加第10届釜山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大力拓展了韩国旅游市场,取得圆满成功。举办了“东方空中文化体验之旅-陕西文化周”活动、 “巨石传奇?情动华山”中国陕西旅游特别奉献活动、以“2008奥运北京,旅游观光直通陕西”为主题的陕西首届金秋旅游节和“2007中日韩三国修学旅游研讨会”;组织陕西省旅游企业参加陕苏浙、陕粤港经济合作活动陕西旅游推介会、第三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和广东文化旅游节,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促销,大大提高了陕西旅游的知名度。
进一步规范了行业管理,加大了旅游市场监管,强化了旅游教育培训工作。会同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制定了导游人员劳动工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改变了全国导游员无工资标准、无工资系列现状,创新了旅游行业管理标准和制度。以整顿“零负团费”专项行动为突破口,组织开展了黄金周联合执法检查,专项执法检查,旅游市场秩序交叉检查、日常检查和突发事件、事故的处理检查等,对非法经营、违规经营行为进行了认真查处,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和旅游市场监管的水平。举办了省旅游行政执法人员、县区旅游局长培训班,与省财贸工会工会联合举办2007年“财贸杯”陕西省导游员、讲解员技能大赛,为陕西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地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景区、青年文明号、以“创佳评差”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举办了全省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全省文明景区旅游区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为陕西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