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进入免费时代,看似“损失”了门票经济,实则赢得了民心,拓展了文化发展的空间,提升了服务意识,成为和谐社会动人的风景——
/编/前/
新华社报道,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1月23日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2008年起,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早在2004年,浙江的诸多省、市级博物馆就面向公众永久免费开放,几年来,人气连续位居全国前列。2007年年底,湖北、天津等地的省级、直辖市级博物馆相继永久免费开放,带来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好评。与此同时,这些公益性场馆还推出了丰富的活动、优质的服务,让免费文化大餐更实惠。本报也多次为读者打探我省部分免门票的公益场所的情况。
这些公益事业的先行者,有什么经验可资借鉴?在免票惠公众的道路上,遇到了哪些问题?免费之后,这些场所的文化含金量会“缩水”吗?免费+实惠,公众期待什么样的文化大餐?本期热点聚焦,采撷上述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探索与思考,希望河南的相关博物馆、纪念馆免费之旅更精彩!
天津
文化育人免票惠民
自2007年12月28日天津市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开始分批向社会永久免费开放以来,观众人数与日俱增。
天津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和天津鼓楼博物馆,从2007年12月28日起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为使这项“文化惠民工程”安全、稳妥、有序进行,防止观众过于集中,超出场馆接待能力,造成安全隐患,各馆在免费开放初期实行“提前领票、凭票参观”的办法,在全市各区县的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设立了19个公益票站,方便群众持有效身份证件就近领票。《光明日报》
湖北
问计于民保护有招
2007年11月6日,湖北省博物馆宣布永久免费开放,随后的一个星期,博物馆每天被上万名观众挤得近乎“爆棚”,厕所人满为患,地上痰迹斑斑,专家疾呼“这样不利于文物保护”,甚至有人建议重新收门票。对此,相关负责人说:“博物馆免费开放不会改变,要改变和提高的是我们的服务水平。”
博物馆通过媒体“问计于民”,除控制每日参观量外,还出台了团体票预约制度;成立了专门的应急处置办公室,应对观众被挤倒、丢失财物或小孩走失等突发事件;打开所有展厅的门,提高观众流动速度等,并积极培养“文明观众”。
《人民日报》
浙江
活动缤纷人气超高
2004年以后,浙江省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丝绸博物馆等陆续免费向公众开放,在吸引人气方面,连年居全国博物馆前列。
中国茶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传统的博物馆开展方式讲究的是静态功能。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应具有更多元的功能,不能局限于简单的陈列,不仅是一个陈列馆,应更加重视博物馆在各个方面与社会人群的融合。”
中国茶叶博物馆具有很多现代的休闲功能,首先让游客有全身心体验的采摘、炒制茶叶的过程,而且可以体验乌龙茶沏泡方式,更可以亲自上阵来一次斗茶比赛。
在浙江丝绸博物馆,人们不仅能领略到中国丝绸历史文化的发展,还可见到啃吃桑叶的蚕宝宝、古老的纺车、精美的丝织品,甚至自己动手做扎染、手绘、刺绣。在有趣的展览中学习和思考,博物馆可以更有趣、更动态。新华社
江苏
升值内涵提高服务
从鼠年的正月初二起,南京博物院将永久免费开放。
博物院将在展馆外向排队观众免费发放门票,并将当天的参观人数控制在5000人左右。
目前博物院正在加强安保措施,在展馆门口、展厅门口都安装监控设备,随时监控人流量,以保证免费开放后仍可保持“三星级”以上艺术馆的参观效果。
在免费开放后,博物院每年将举办不少于24场优秀展览,长期吸引观众。《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