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光荣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并入选“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站在新的起点上,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以黄山九华山为重点的皖南国际旅游区》的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近日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市的决定》,将旅游工作内容纳入各级各部门目标管理考核之中,并决定于近期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旨在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层面上进一步营造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氛围,加速推进我市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为迎接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本报特组织采写一组稿件,展示全市旅游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将具有浓郁历史文化风情和独具生态特色的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我市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开发和区域合作取得新突破,旅游接待各项指标年年创新高。据统计,去年,全市就接待国内外游客383.25万人次,同比增长20.52%,实现旅游收入17.52亿元,同比增长28.8%,稳居全省旅游第一方阵。目前,产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已发展星级饭店23家,各类旅行社46家,市内大小景区景点达100多处,已开发开放的33处,国家级风景区4处,A级旅游景区13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持证导游655人,其中国导311人。
高规划强基础,旅游产业各要素得以合理布局,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我市高起点修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整体推进旅游资源的开发。《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齐山———平天湖城市景观区总体规划》及九华山柯村景区详规、游客服务中心规划、交通转换中心规划、大铜像规划以及九华山风景区环境规划均已通过评审。各县、区旅游总体规划编制规划正在进行中,部分已经完成。
抓“创优”立品牌,旅游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从2004年启动“创优”工程以来,我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去年,我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入选了“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今年,九华山风景区又完成了5A级旅游区创建工程,并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另外,全市还有6个乡镇通过了省级优秀旅游乡镇验收。
创新制抓招商,九华山二次开发和创业得以实现,旅游发展龙头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大。去年,九华山风景区重点项目建设、旅游市场秩序、招商引资工作及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去年底,全市共签约3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12个,当年投资4.12亿元,在建的旅游重点项目36个,总投资7.69亿元。
开展合作促销,景区景点及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得以提升。我市旅游宣传促销实行了三结合,即“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国内外两个市场相结合,参加大型促销活动与自行组织的重点市场促销活动相结合。积极推动了区域合作,除组团参加全国性旅游交易会外,每年都在沪、杭、宁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宣传推介活动,邀请各地旅行商和媒体记者来池观光踩线。先后多次组团去韩国、泰国和欧洲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在巩固苏浙沪传统市场的同时,启动了以武汉中部市场和长江黄金水道涉外游轮市场开发,成功组织参加了中国(安徽)中东部旅交会暨安徽旅游产业创业技能比拼大会。
善谋划措施硬,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按照“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围绕建设“一城四区”大旅游格局,高起点谋划、以超常规举措,致力于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产品、旅游接待设施、旅游道路通畅、旅游市场开发、旅游秩序综合整治、旅游人才和旅游商品开发等八大工程建设,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旅游设施建设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旅游接待总量达到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0亿元,力争达到80亿元,旅游业占全市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实现旅游强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