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创办了中国的第一所水师学堂;这里,建造了中国的第一艘铁壳舰船;这里,诞生了中国的第一架水上飞机!这里是中国海军的摇篮,这里是中国航空业和兵舰业的首创之地。马尾,因其船政,在历史中熠熠生辉!
船政历史风云涌
1866年8月,闽浙总督左宗棠在马尾中岐山下划了一块宽130丈、长110丈的地界。从此,这里成为了中国船政的发源地。
船厂———船政之基
1866年12月23日马尾船政局破土动工,次年7月沈葆桢上任,3年后船政建成,从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到1889年第一艘钢甲巡洋舰“龙威”(平远)号,仅十年多的时间,马尾船政就由木壳兵船、铁胁木壳船到钢甲军舰,连续跨越了造船技术三大步。到1909年,马尾造船厂共建造了32艘军舰,占当时中国自制兵船总量的74%。
马尾造船厂被誉为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基地”。
海军———船政之魂
1870年,船政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福建轮船水师。到1874年,船政以建造的首批15艘兵舰,组建成近代中国最强大的海军。1874年,沈葆桢奉旨率领这支海军进驻台湾,威慑入侵的日本军队,捍卫了中国主权。1884年,在震惊中外的中法马江海战中,这支海军临危不惧,奋勇杀敌,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孙中山先生赞誉:“船政足为海军根基”。
学堂———船政之本沈葆桢认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于是,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所西学中用的船舶和海军学校———求实堂艺局。
从1866年到1911年,这里共培养出毕业生510名,初步形成近代海军的骨干力量和基本队伍。其中直接参加甲午海战的13艘军舰中,13名管驾将官中有11名是船政学堂毕业的学生。而从这里派出4批84名留学生,在学成回国后,
同样为我国的船舶修造、海军建设及经济、外交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严复、萨镇冰、叶祖珪、林永升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因其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造船、航海人才,这里被誉为“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船政文化千古传
船政的辉煌成就和巨大影响,绵延至今一百多年,因其折射出了近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和变迁,而形成了独具魅力和地域色彩的船政文化。它所凝聚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爱国创业精神,海纳百川的科教兴国精神,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精神,仍将是中华儿女爱国自强、开拓进取的精神支撑。为了让后人能更真切地触摸到那段历史的温度、感受到救亡图存的呐喊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弘扬“精忠报国、锐意进取”为核心的船政文化,省委书记卢展工、省委副书记王三运,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对进一步整合规划、做大做强船政文化作了重要批示。
马尾区据此提出了“有大手笔的构想”的整合性概念规划,在原来重修昭忠祠,修复中坡炮台、英国领事馆分馆、圣教医院院长公寓,修缮马江海战烈士墓、马尾造船厂轮机车间,建成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
目前,船政文化主题公园正在建设中,整个工程总体规划方案共分三期实施。一期建设是以“两馆两园一广场”(船政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船政文化广场)为主体的船政遗址修复保护,现已完成建设任务。
今年,马尾区将再投3.4亿元用于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二期建设,拟在马限山及其周边1公顷的土地上建设约5万平方米的船政文化城建筑物,包括甲申海战纪念馆、左沈二公祠、储材馆、铁木合构舰“镜清”号(1∶1模型),中国近代舰船模型馆、船政古街肆、船政衙门、名人苑、沈葆桢塑像等。
三期建设的重点放在闽安古镇,以及整合闽江口旅游资源。 (刘家铭卢洪珍严绍垛任苏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