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午,鹰潭市委书记杨宪萍深入月湖区童家镇角山和市博物馆考察调研角山文化遗存时强调,鹰潭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厚重,各地和相关部门要强化文物保护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现有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琳琳,市文化局负责同志陪同考察调研。
角山文化遗存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的贸易化的专业性陶器生产基地。角山窑址规模大,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自1983以来先后对其进行了4次试掘,清理各类遗迹20余处,出土遗物也极为丰富。目前,共发掘了包括马蹄窑、龙窑在内的10多座窑炉遗址,出土了鼎、壶、钵、罐等一批商代文物,证明角山窑址是商代中晚期最大的陶器生产基地,而且分工明确、具有贸易性质和专业化生产迹象。
踏过泥泞的田埂小道,杨宪萍、徐琳琳来到角山,举目远望,眼前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在稻田的下面掩盖着的却是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宝藏。杨宪萍仔细听取当年发掘情况介绍,详细了解文物古迹历史脉络,并将从田埂上拾起的碎陶片放在掌心,兴致勃勃地察看着、询问着。
在市博物馆角山商代窑址展厅,陈列着最近发掘并修复的罐、钵、瓮、豆、陶刀等文物370余件。陶器有飌形器、罐、杯、瓮、勺、瓢、尊、鼎、纺轮、网坠、三足盘、器盖、盏以及陶拍、陶垫、陶支座、陶刀等,以及流行圜底器和三足器。看到大量陶器上都有标识符号,杨宪萍向博物馆工作人员询问其中奥秘,得知是产量记数符号和制作人标识时,他说,这充分说明在数千年前,角山的陶器制作就已经职业化和专门化了,说明生产和交换规模之宏大,以及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一块块陶器碎片,一件件带着裂纹的陶器,抚古悠思,感慨万千。杨宪萍在认真听取博物馆就保护角山文化遗存的工作汇报后指出,角山文物古迹的发现,使我们了解数千年前,古人从取土到器物成形整个工艺制作过程,形状各异的陶器和陶器上的各种纹饰都在向我们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鹰潭是富有文化特质的城市,不仅有角山文化,还有道教文化、古越文化、崖墓文化、鬼谷子文化等,这些都赋予了我们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要倍加珍惜,同时,也对我们加强文物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杨宪萍强调,文化,代表一个地方的根基;要了解一座城市,文化是第一位的。市委、市政府对文物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市委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打基础、立规矩、守底线”,加强文物保护,就是文化部门和文物工作者的工作“底线”。我们一定要强化文物保护意识,这是最根本的。博物馆肩负着对文物的收集、整理和展示,这是项很光荣的工作,工作人员要爱岗敬业,通过努力,保护好我市现有的文物。
徐琳琳指出,我们要充分发挥角山文化、道教文化、崖墓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凸现鹰潭文化特色。博物馆的工作很重要,要精心谋划,努力工作,让来这里参观的群众受到教育,得到熏陶,增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