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北京奥运会火炬四川传递结束之际
灾难,我们无法回避;但如何面对灾难,我们可以选择。是无畏的生者,将人类无数次劫难,化入文明演进的长河
2008年8月5日13时50分,奥运圣火结束了在四川的3天旅程。那曾经让8800万蜀中儿女兴奋不已的红色火焰,飞向北京。
3天前,圣火从天津飞来,点燃了广安市协兴镇牌坊新村的又一个黎明。在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居前,在小平同志的塑像前,奥运冠军陈静和牌坊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李良国手擎圣火,深深地鞠躬致敬……在中国将圆百年奥运梦之前,圣火来到小平故乡,不仅诠释了“饮水思源”的含义,更是对这位伟人的一种告慰。正是小平同志,在1990年提出了“中国应该申办奥运会”的设想。
3天来,圣火飘过秀甲天下的峨眉山,见证了依然美丽的四川;去了刚刚经历地震灾难的绵阳和德阳,为灾区人民带去希望与信心,也见证了他们与灾难搏斗的勇气;来到古蜀文明的发源地——三星堆,实现了现代奥运精神与古老中华文明的对话;还来到美丽动人的成都,感受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气息……
3天的相遇无疑是短暂的,但圣火带来的鼓舞,将让四川人民在漫长的重建家园过程中,倍添斗志!
圣火传递激情,四川告诉世界:
当北京奥组委决定在四川灾区的绵阳、德阳进行圣火传递展示活动时,事实上,“圣火传递展示”已成为中国奉献给奥运会的又一次突破。展示是圣火传递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留下的仍然是坚强、自信、激情、梦想、友谊和幸福。
绵阳九洲体育馆——一个承载了太多意义的具象:当4万多条生命需要庇护时,它宽阔的大厅、回廊变成了避难所;当灾区人民要克服更为艰巨的困难进行灾后重建时,它又成为传递梦想、建设美好家园的出发地。绵阳人说,这里需要火炬,需要更多“雄起”的力量。
灾后四川,需要圣火与奥运精神的鼓舞
地震后不久,有消息传来:将调整火炬传递城市。
对此,重灾区的人们立刻作出了反应:地震灾难之后,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奥运圣火。
绵阳市委一位主要领导向相关部门写信表示:尽管灾区人民的躯体已经从废墟中站起来了,但不少人的精神还没有真正站起来。在他看来,紧急救援阶段需要激情和勇敢,后期漫长的灾后重建更需要坚韧和顽强,灾区人民需要奥运精神的鼓舞。
奥运火炬最终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绵阳为它选择了极具象征意义的展示传递场所——九洲体育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这个有6000多观众席的体育馆,高峰时期接纳了4.5万名受灾群众,被世界各媒体称为“灾难中的诺亚方舟”。
40多岁的刘中书是九洲体育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他目睹了数以万计的受灾群众涌入体育馆的场面。从5月12日直到6月30日最后一个受灾群众离开,他一直都坚守在体育馆内,负责保洁工作。而10多天前,当他得知奥运火炬将在这里传递时,他开始忙着将污渍斑斑的墙面重新涂漆,更换破损的地板。7月31日,面对记者,他以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广大灾区群众的心声:“火炬来了好啊,给我们绵阳人民打打气。”
绵阳市游仙区人武部部长郑强,作为一名光荣的抗震救灾英模火炬手,参与了奥运圣火传递。他告诉记者,“我们从地震阴影中走出来,肯定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奥运圣火到绵阳传递, 尤其是在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到来,对我们是一个激励和鼓舞。我相信我们绵阳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奥运圣火的到来,也圆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干部肖刚的一个梦。地震前,肖刚曾与妻子女儿约好,暑假去北京看奥运会。但遗憾的是,大地震夺去了妻女的生命。为了让妻女一“亲”奥运,4日下午,肖刚把一张全家福照片带进了九洲体育馆。当奥运火炬来到九洲体育馆时,他把全家福照片高高举起,那一刻,他泪流满面……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表示:“在这个尤为困难的时刻……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人民在一起!”由此,奥运圣火的传递被赋予了新意义,它把奥运精神和爱的接力合二为一,把不屈不挠的奥运精神和愈挫愈勇的中华民族精神合二为一,为灾区人民带来振奋精神、重建家园的力量。
圣火传递激情,四川告诉世界:
敢为天下先的四川人,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又为奥运会火炬传递增添了一个史无前例:临时增添29位英模火炬手——他们全部来自抗震救灾第一线,展示着8800万四川儿女勇对灾难、笑看人生、坚韧从容的大风骨!
29名英模火炬手,就是29双仁爱、坚强、自信的黑眼睛
10天前,当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得知自己将作为抗震救灾英模参加圣火传递时,还有一点犹豫。新学期已经开学了,200多个从废墟中逃生出来的孩子离不开他。
两个多月前,他为了拯救埋在废墟下的200多个学生,毅然放弃了救妻子和岳母的机会,在“两个与两百个”的两难选择之间做出了决定。
如今,他高举火炬:“我要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华民族灾难面前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精神!”在传递现场,这位灾难中从不流泪的汉子双目紧闭,一度哽咽。
在广安,火炬传递的第一棒交给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抗震英雄”蒋敏。这个外表柔弱的羌族女子,在惊悉母亲、女儿等10名亲人不幸遇难的噩耗后,毅然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其间多次昏倒在抢险现场。说起传递圣火,她还是那种坚强的语气,“我会微笑,让大家忘记悲伤,重新开始,因为我的家乡依然美丽。”
29个抗震救灾英模成了奥运火炬在我省传递过程中的一道风景线。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四川人民在特大地震灾难面前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它正与奥运精神一脉相通。
88岁的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发给中国媒体的电子邮件中写道:“中国人民在地震发生后,所展现的与灾难顽强斗争的伟大精神,本质上和奥林匹克精神是一脉相通的。你们的坚强意志和挑战极限的精神,是对奥林匹克内涵的最好诠释。”
“更快、更高、更强”,这一奥林匹克精神,实际上在抗震救灾的每一个阶段可以看到:震后13分钟,全军启动应急机制。在第一时间,各级干部奔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国家派遣救援队伍,调拨救灾物资……
在8月1日前,成都市已建成过渡安置房198576套,解决了28万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这同样是“更快”的体现。
身处重灾区的德阳市,面对地震造成的重大损失,不仅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提出了“三年全面恢复,五年提升跨越,八年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的更高目标——这同样是“更高”、“更强”的体现。
四川人民面对灾难的坚强表现,已经打动世界;四川人民在漫长重建家园过程中的坚韧从容,亦正与奥运精神相通。
圣火传递激情,四川告诉世界: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定下的发展大计,四川从来没有偏离。如今在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阶段性胜利之后,中共四川省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完成城乡住房修复重建,使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并为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小平故里作证,四川发展依然又好又快
5日早上,奥运火炬从成都出口加工区出发,经过315名火炬手的手手相传,最终到达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
这段全长13.2公里的传递路线,与其说是一条道路,不如说是四川改革开放的一扇窗户。2007年,成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货值超过22亿美元,名列全国第八位——这对于一个内陆省份来说,格外引人注目。
3天前,广安开始了圣火在四川的首站传递。有两个细节值得留意:在小平塑像前分别摆放着两个花篮,红色的飘带上分别写着 “小平,家乡人民永远怀念你”和“遵小平嘱托,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字样。途经此处的火炬手陈静和李良国在火炬交接后,都向小平塑像鞠躬致敬。
火炬在川传递的一头一尾两个场景之间,合着历史的深意: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经济发展,哪来今日欣欣向荣的出口加工区?又何谈今日的奥运圣火来四川?
两个花篮,一个鞠躬,表达的是国人对于将奥运会带到中国来的伟人的敬意。正因为改革开放,我们最终获得了奥运会的举办权,也正因为改革开放,我们才有实力从容面对今年这场特大地震灾难。
更重要的是,开放发展的步伐并不会因为地震而中断。“5·12”大地震后仅10天,腾讯公司即宣布在四川增资5.5亿元,随后郁金香、京东方、深国投、伊藤洋华堂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宣布了在四川投资或增资的决定。不到两个月时间,仅在成都高新区就有20多家企业投资200多个亿。
或许,英特尔董事长贝瑞特的一句话最能诠释这背后的原因:“是地震让我看到了一个高效而有责任心的中国政府。”
震后四川,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片废墟,更多的是蓬勃生机:在广元,服务灾后重建的水泥等一批项目即将开工;在德阳,这个地震中工业受创最重的城市之一,全市装备工业已引进30多亿元投资;在宜宾,包括四川华电珙县电厂在内的许多重大建设项目已开工;在自贡,一批大企业正开足马力;在绵阳,一系列承接产业转移“大戏”酝酿,绵阳市委书记谭力信心百倍,“明年的发展肯定比今年快!而且一定会快得多!”……
一切迹象表明,灾难后的四川,依然是一片投资与发展的热土。“有你的守望,武侯祠的红墙依然屹立,宽巷子的盖碗茶依然飘香。成都,依旧是你最美的向往……”5日,当张靓颖在圣火传递现场唱起这首歌时,她的眼前,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故乡……
圣火传递激情,四川告诉世界:
四川48.41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因“5·12”汶川特大地震受损的,只是龙门山那一脉山川;郁郁葱葱的蜀中山水,依然生机无限。雄奇险秀的峨眉、剑门关、九寨、黄龙,依然绰约多姿。
峨眉山作证,雄秀奇险一个不少
5月14日,峨眉山风景区曾出现罕见的“冰点”:景区全天接待游客为28人,这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严峻形势。
不过,峨眉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马元祝没有灰心丧气。除了立即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向外界宣布峨眉山景区依然安全,管委会一班人还赶赴上海、重庆、福建、浙江等地,营销推广峨眉山。6月21日,又开展了“百城情系四川游、万人祈福上金顶”的活动。
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推广活动之后,是不断恢复的市场信心。截至7月10日,景区的价格和秩序都基本恢复正常,周末游客人数已基本达到甚至超过震前水平。
峨眉山依然美丽!四川依然美丽!“必须把这个消息告诉全中国全世界。”看到每天不断上升的游客数量,马元祝依然没有满足。
奥运圣火的传递给了峨眉山更好的机会。4日清晨7点40分左右,峨眉山景区名山亭广场,“跳水皇后”高敏高举奥运火炬,开始了圣火在乐山的传递。站在广场,举目远眺,巍巍峨眉山在朝阳下云蒸霞蔚。
面对现场数百记者的长枪短炮,马元祝格外激动:“我们就是要借这个机会,让全世界看到灾后四川的真实情况,那就是四川依然美丽。”
重振四川旅游业,并不是马元祝“一个人的战斗”。
在闻名天下的都江堰风景区,地震刚刚过去一个月,6月14日,当地旅游部门就推出了 “感恩游”活动,将景区内完好的部分隔离出来,免费向群众开放。
随后一天,自贡、泸州、宜宾、广安、凉山、攀枝花等13个市州的旅游市场开始陆续恢复。甚至在重灾区阿坝,当地旅游部门也在为旅游市场的重新开放做着准备。
就在今天,当奥运圣火回京之际,九寨沟已宣布重新开放——这是灾后四川献给奥运会、献给全世界游客的一份厚礼。
据省旅游局局长张谷介绍,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已于日前启动。在省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处长熊隆东看来:“重振四川旅游业最重要的,是恢复四川旅游市场的信心!要重树四川旅游的安全目的地形象,解除外地游客的顾虑。”
美丽四川与奥运携手同行,美丽四川如奥运青春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