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依旧在 美景待客来
“汶川地震百年不遇,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四川人游四川”、“平安游四川”……汶川地震过后的两个多月中,一连串有关四川旅游的“热词”不断出现在全国各类媒体上。旅游业恢复与重建的巨大声势,成了四川地震灾区整体恢复的一大亮点。
那么,这些被反复传达的信息——到四川旅游是安全的——是否具有科学发展的依据?
大灾之后的四川旅游业恢复重建工作,还面临着什么困难?
7月28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成都对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者:近期,四川旅游系统正在通过在省内外进行的一系列影响颇大的宣传、促销活动,这是否表明了旅游业的恢复重建,在四川地震灾区整体恢复重建中独特的地位?
黄彦蓉: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一、二、三产业有一个互动和协调发展的过程。在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中,大力推进旅游业的恢复发展,是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灾后恢复重建的整体部署的。因为旅游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是灾后恢复重建的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对这一定位,正如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所阐述的:旅游产业在恢复重建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旅游业对许多产业或行业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带动和促进作用。优先发展旅游业可以比较快地推动灾后经济社会恢复发展。这次地震的受灾地区,大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发展传统工业制约因素相对较多,发展传统农业的带动性和附加值相对较小,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是科学客观的选择。
记者: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是,“5·12”地震给四川旅游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部分受灾地区基本失去了接待能力。而根据调查,目前不少游客还没有恢复对四川旅游环境的信心。对此,您有何评价?
黄彦蓉:“5·12”汶川大地震的灾害对四川省旅游业造成的破坏和损失的确前所未有。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四川旅游产业的基本面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
从区域上看,地震灾害的直接破坏是局部性的。这次大地震虽然波及面广,但直接破坏主要集中在龙门山脉沿线6个市(州)的21个极重灾区县。汶川地震不等于四川地震,四川绝大部分地区受地震影响并不大。
从可供产品上看,省内大部分景区和旅游线路基本完好,比如世界遗产中,都江堰和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景区只是局部受损,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可以说是未受损害。
从安全保障上讲,地震发生后,我们迅速采取措施,请专家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了排查。同时,我们把所有景区划分为“红”“绿”两个区域”,“红色区域”是没有恢复启动的区域,包括汶川、茂县、北川等重灾区,“绿色区域”是未受地震影响、游客可进入的安全地带。
我也注意到了你提到的有关调查,就是由四川省社科院进行的《“5.12”汶川大地震后赴四川旅游愿望的调查问卷》。这项调查显示,游客心理对入川旅游市场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调查提供的数字表明,被访者旅游信心的严重失落,大地震对游客赴川旅游信心的打击,具有相对的持久性。
但是,对于尚存疑虑的广大游客,我想说:我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同时,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四川幅员辽阔,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到四川的“绿色区域”来旅游是有安全保障的。而且,随着我们恢复重建工作的不断进展,未来四川旅游的魅力和震前相比,是有增无减的。
记者:这次到四川,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行业恢复重建的一些具体情况。您认为目前旅游业恢复重建过程中的难点有哪些?
黄彦蓉: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也是一个具有高度敏感性的产业。虽说这次地震对四川旅游的直接破坏范围是局部的、但波及面却是全局性的,所以,我认为灾后行业恢复重建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第一,旅游市场消费和投资经营者信心恢复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地震灾害具有“放大效应”,影响波及范围是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人们都知道四川发生了大地震,所以,相当一部分本想来旅游的朋友会暂时放弃这种打算。因此,要恢复重建,首先即是恢复四川旅游安全目的地形象、重树游客消费信心。但是,这一工作,仅有四川自身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全国、全球旅游业界的帮助支持,而且还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第二,地震后四川行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地震给旅游带来的创伤不仅仅是重灾区相当部分企业濒临破产,全省旅游企业很长一段时间也都处于歇业状态。仅5月份,全省旅游总收入就下降了64.7%。更令人焦急的是,地震使旅游投资和经营者元气大伤、信心动摇。潜在投资者对在重灾区投资也心存畏惧、望而却步。对此,我们意识到,一段时间内,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第三,旅游产品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巨大。旅游行业的损失是四川省多年来、几代旅游人艰苦努力的成果。受损产品要恢复,损毁产品要重建,新产品的打造,都是一个艰巨细致的系统工程,既要策划规划、又要项目设计、还要招商建设等等,在资金、技术、时间等方面,都要有很大的投入。比如在九环线上,仅公路交通恢复到灾前水平,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极大的投入。
记者:面对如此多、如此大的困难,如何保持恢复重建的信心?如何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黄彦蓉:在巨大的灾难和困难面前,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首先,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根据国家对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总体规划,旅游产业已经明确为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四川省旅游发展的基础还在、优势尚存,认识到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前景仍然广阔。
其次,国家旅游局对四川省行业恢复重建给予了全力支持。早在指导抗震救灾阶段,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就对我省旅游恢复重建作了重要安排部署,要求做到早谋划、早决策、早安排,要科学判断、科学谋划、科学决策。进入恢复重建阶段后,邵局长又亲自带领大批专家来川指导恢复重建工作,为我省旅游产业科学规划恢复重建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再有,我省旅游产业长期积累发展的良好基础,是震后恢复发展的坚实基础。四川是公认的旅游资源大省。去年旅游业总收入已经超过1000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了11.6%,旅游产业的支柱地位基本确立,在目前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增长旺盛的有利条件下,四川旅游既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又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另外,四川有一支不断壮大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这次地震灾害中,这支队伍临危不惧,奋力拼搏,确保游客生命安全,表现得非常突出,非常优秀,树立了四川旅游良好的职业形象。有这支队伍在,支撑四川省旅游恢复和发展的希望就在。
以上几点,是我们保持信心的关键点。至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我认为:
第一,来自于受灾地区的各级政府和当地百姓,他们都有着发展旅游的强烈愿望。举例说,地震灾害使灾区的百业损毁,大量的受灾群众基本处于待业状态。因此,当地政府必然把旅游业作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快恢复重建,扩大就业,促进增收。前面我提到的灾区发展的最大优势产业就是旅游业,这一点,在灾民就业上体现得非常充分。
第二,按照现在已经达成的共识,旅游业是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先导产业,是灾区经济恢复发展的动力产业,是灾区人们生活改善、社会稳定的和谐产业,是灾区扩大增收促进就业的惠民产业。
第三,这次地震的重灾区是我省旅游资源富集地区,虽然地震使一些旅游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也形成了一些新的特色旅游资源,这些新的特色旅游资源在经过包装策划后,极有可能在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四川旅游的新亮点。因此,我们要看到灾区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
这些因素,都是我们灾后着重推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的缘由。
记者:前面您分析了旅游业恢复重建的一些困难,那么这些困难如何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黄彦蓉:第一,要科学认识灾区旅游。地震虽然使灾区旅游硬件设施严重损毁,但是灾后的恢复重建将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运用更新的技术手段,必将进一步提升灾区旅游硬件设施水平。
第二,要科学策划和规划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要策划先行、规划揽总,坚持高水平策划、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和与国际接轨的原则,统筹旅游线路沿线要素,统筹应急眼前与布局长远,统筹局部推动与整体联动,统筹城乡与区域,力争不仅全面恢复灾前旅游景区、城镇和通道状况,更要打造一批旅游新亮点,成为旅游恢复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科学规划旅游产业生产力布局。重建不能简单地在原有基础上恢复原貌,要深入调研、科学判断、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科学策划规划,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灾后重建要与资源供给、市场需求相适应,旅游产品要创新性、特色鲜明,项目要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要突出重点、分期开发、有序推进、可持续发展。
记者:您对7月8日在国家旅游局通过评审的《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有何评价?目前这一规划的落实情况如何?
黄彦蓉:这一规划,是四川省、国家旅游局和各有关方面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情况下编制完成的。
规划编制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确立了旅游产业在规划重建中的优势地位和先导地位。另外,规划客观科学地评估了地震灾害对四川省旅游业的影响,重新对旅游产业发展结构和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将规划的实施落实到了具体项目。
规划以民生为重,立足于3年内的恢复重建,以旅游业生产能力的恢复和重建家园为本,目标明确,既重视了恢复重建,又考虑到了发展提高。再有,规划体现了创新性、科学性、人本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后,按照评审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有关部门又抓紧时间,抓住重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最后的定稿,更加突出了旅游业在灾后重建中的先导地位,突出了项目的落实,突出了市场的拉动功能,突出了地域的统筹协调。
规划的最终体现,不是一个文本,而是市场的恢复和振兴。
据我了解,目前这一规划正在认真落实中。我想强调的是,虽然在规划中已经确立了旅游业的优势地位和先导地位,但是在实施和操作中能否体现其优势和先导地位,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比如,我们在规划中提出来的,在汶川大地震中的遗迹保护和展示地理规划策划,环线的设计等等。
记者: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地震前,四川旅游曾经进行了一系列奥运旅游的宣传。那么地震后,处在恢复重建中的四川旅游业将如何进一步利用这一契机?
黄彦蓉:“汶川地震百年不遇,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大灾之后的四川旅游,会比震前更加珍视“奥运旅游”这一契机。
7月21日,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作了《关于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四川要抓紧恢复工业、农业、服务业生产。同时,要力争在奥运会开幕前开放九寨沟、黄龙景区。
九寨沟、黄龙是四川旅游的龙头景区,在“5·12”地震中未受损害。包括这两个景区在内的“绿色区域”的有序开放,是我们抓住奥运旅游契机的主要体现。另外,我们还在采取措施,做好奥运旅游服务,推动旅游市场发展,着力增强旅游消费信心、增加旅游消费供给和提高旅游行业抗击风险的能力。
到四川来旅游是安全的。北京奥运期间以及奥运会后,四川人民将以最为诚挚的感情、最为优质的服务,期待着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朋友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