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是我们自己的古城。乱搭乱建、乱装乱修、乱停乱放、乱叫乱撞、乱摆乱设、乱丢乱倒、乱言乱语、衣冠不整等,都是有损阆中古城保护和旅游环境的行为……”“考官”刚说完“考题”,“学员”便脱口说出答案。
昨(17)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会在阆中古城区一古民居大院举行。“考官”是当地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学员”则是古城区居委会干部和居民代表。一问一答的热闹“课堂”上,“学员们”熟练流畅的回答,不时赢得一阵阵热烈掌声。
街坊邻居相互提醒
精心呵护古城家园
昨日,行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记者亲身感受到了《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实施近4年来给古城带来的变化。杜家客栈、李家大院等50座民居古院,彰显了“一院一特色,一院一文化,一院一景观”;上百个风貌完好、各具特色的古民居院落得到挂牌保护。保存完好的具有唐宋风水格局、明清建筑风貌的59条历史街区,有10余条被阆中市打造成了分别以传统手工刺绣、竹编、根雕、旅游特色商品为代表的特色街区,再现了古城的历史岁月。
8月8日,阆中市启动了历时两个月的“万民素质培训工程”,培训的内容包括:《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古城区新改扩建项目审查程序流程、《阆中市文明市民守则(公约)》、常用文明用语及礼貌礼仪等,对象是古城区5个居委会干部、300多名协管人员以及居住在古城重点保护区的1万多户、4万多名居民。
今年50岁的马利民祖祖辈辈居住在阆中古城,在他看来,《条例》的颁布实施无疑是一大福音。“《条例》施行后,对古城的人为破坏停止了,许多古院落得到修缮,大家住得开心,来的游客也多了。”马利民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尽管受地震影响,但他家开在古城的店铺光牛肉就卖了200多万元,较去年同期仍有增长。
“尝到甜头,大家自觉保护古城的意识明显增强了。”马利民说,如今,哪家只要乱搭乱建,不但居委会有人过问,街坊邻居也会提醒。“大家再也不会干把雕花木格门窗换成塑钢门窗的傻事了。”
保护中求发展
古城“长大”了
“保护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保护概念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对古城内的居民进行长期系统的教育势在必行。”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斌告诉记者,自2004年10月1日,全省第一部为保护城市而立的地方性法规——《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施行后,近4年来针对古城保护、优化旅游环境等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就不曾间断,先后举行了“爱我阆中古城,争当守法公民”、“人人服务旅游环境,个个争当文明市民”、“优秀市民”评选等系列活动,并将每年10月定为“古城保护宣传活动月”。采取发倡议书、发放文明礼貌用语卡、剖析典型人和事、开座谈会、组织演讲比赛、开坝坝会等多种形式,对市民进行深入细致的文明素质教育,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努力构建和谐、温馨的旅游氛围。
近4年来,阆中市累计拆迁古城不协调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使古城区域内昔日的高楼大厦逐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外,亮出了古城美丽的真实面容。同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发建设了南津关码头、嘉陵江廊桥等复古建筑群。“古城核心保护区面积,目前已由多年不变的l.78平方公里,增加到了现在的2平方公里,长大了0.22平方公里。”王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