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关于春天的美丽诗篇,而这些诗篇中又有许多关于花的经典名句。
如今,在许多乡村,农民朋友利用当地资源,以花为媒,发展起了“乡村游”。比如,宁陵梨花节、辉县秋沟桃花节和鄢陵彭店樱桃采摘节等等。那么,“乡村游”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哪些实惠?在发展中还存在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记者胡炳俊文图
花为媒,带富一方百姓
宁陵有着600多年的酥梨种植历史,因为农民缺乏市场信息和宣传意识,一度出现好梨卖不上好价钱的尴尬局面:一些梨农假冒人家的品牌装箱销售,有些梨农气得把梨树砍掉。2004年,该县决策者决定改变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观念,从品牌文化旅游入手,挖掘酥梨的文化内涵。同时,筹划万亩梨园旅游区建设,并在当年举办了第一届梨花节。
文化搭台,酥梨唱戏。今年,在宁陵第四届梨花节上,记者看到,万亩梨花竞相开放,素洁淡雅,靓丽无比。成群结队的游客乘着景区的电瓶车,穿行在万亩梨园中,好不惬意。据当地宣传部门介绍,自3月30日开始,至4月7日梨花凋谢,当地共接待了来自湖南、湖北、山西、陕西、山东、天津等地游客3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3万多人,高峰时5万多人。
以梨花为媒举办梨花节,大大提升了宁陵酥梨的知名度,价格也一路走高。以当地注册的“金顶谢花酥梨”为例,每公斤售价由节前的1.5元上涨到3.6元,仅此一项梨农就增收不少。同时,20多家客商与梨农签订了3000万公斤的酥梨销售订单,一些游客“指树承包”、“协议种植”,实现了酥梨的未产先销,梨农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与宁陵梨花节不同,辉县市的秋沟桃花节缘于这里的野生桃树。秋沟位于太行山区,有着八里沟、万仙山一样美丽的山水风光。
每到春天,整个大山被数万亩野桃花覆盖,灿如云霞,香气四溢。“我们从2006年3月开始举办第一届桃花节,结果出人意料,不仅带来了大批游客,还吸引许多专家学者、摄影和美术爱好者来此采风。”据辉县市有关负责人介绍,秋沟村原属于河南省三级贫困村,经过旅游开发投资和家庭游客接待,目前全村群众已经全部脱贫,年人均收入由过去的400多元一下子增长到了现在的4000多元。
花为媒,整合人文与自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当地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也得到了充分挖掘和有效保护。
宁陵县是古代的葛地,在发展万亩梨园的同时,还立足历史资源优势,打造出了以“一人(吕坤)一景(梨园风景)一文化(葛天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新兴文化产业。在今年举办的宁陵第四届梨花节期间,首届吕坤思想及葛天文化研讨会也得以召开,“一人一景一文化”,展现出了宁陵历史的厚重和自然景观的魅力。
走进宁陵县阳驿乡吕坟村,修葺一新的吕坤墓地庄严肃穆。史书记载,吕坤,宁陵人,生于明嘉靖十五年。他自幼聪颖,十五岁通五经,官至刑部侍郎。他还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进步思想家。
在原始社会,宁陵一带的居民为葛天氏部族,他们在劳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劳动时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创立了一种乐曲,经过发展、完善,形成了历史上较为古老的文化艺术——“葛天氏之乐”。研究发现,“葛天氏之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展示了葛天氏在原始农业及歌舞等方面的探索和业绩。
秋沟景区山高林密,谷深壁陡,山区风貌至今仍保留着原始自然特色。随着游人增多,村民富了,家家户户盖起了农家宾馆,景区开辟了线路,步道设置了垃圾箱。专家考察后发现,这里的桃树与一般的桃树不同,它的果实果肉不能食,桃仁则可入药。
花为媒,打造旅游品牌
与许多成熟景区相比,乡村游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宣传包装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些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逐步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
为打造“花都樱桃观光采摘游”旅游精品项目,鄢陵县彭店乡从2002年开始,先后建成大型停车场2个,整修出入道路6条,有生态旅游厕所1个,休闲亭5座,手工艺品展销摊位100多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个,定点饭店几十家。
为丰富景区内涵,他们专门培训旅游从业人员近百人,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并介绍樱桃发展史,食用、药用价值。在园区路旁,河堤上还先后栽植洒金柏、金丝柳、垂柳、蟠桃等绿化树种近10万株,绿化堤坡面积12万平方米。通过不断建设完善,赵家千亩樱桃园已被人们誉为柳绿、桃红、天蓝、水清的人间仙境,“花都樱桃观光采摘游”的知名度已在全省范围内打响。
每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当一簇簇“如珠未穿孔,似火不烧人”的樱桃缀满枝头时,千亩樱桃园里游人如织,车水马龙,到处散发着浓浓的果香,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据不完全统计,该旅游项目自开通以来,共接待各地游客100余万人次,给当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景区农民得到了实惠。
宁陵酥梨的正宗产地石桥乡刘花桥村已被圈定为生态农业旅游的中心区域。为提高旅游区文化品位,该县选派专人到民间“采风”,收集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他们还聘请了省旅游专家,对梨园景区规划设计,将整个旅游区规划为“梨树王”观光区、观光台景区等景点。
在此基础上,该县还先后投资80余万元,对葛伯遗址等景点进行了全面修缮,开发了梨园点梨花、“农家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沉寂的梨乡摇身变成了休闲观光的生态旅游区。
为了方便游客出行,宁陵县今年还筹资进行了道路硬化,新建了一批农家宾馆。乡村游还带动了宁陵的投资热,受不断攀升的游客量启发,已有客商表示要在宁陵投资建设五星级宾馆。该县决策层表示,他们还将考虑举办酥梨采摘节,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以梨花为媒,不断拉长旅游链条,从而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把宁陵包装成赏花、采果、品果的田园旅游胜地。
乡村游,切莫破坏生态
以花为媒,大力发展乡村游,尽管在我省刚刚起步,却被旅游界的专家们一致看好。
“发展乡村游,是带动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只要不破坏生态环境,我举双手赞成。”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戴松成说,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大方向是对的,肯定是个大好事,政府应该想方设法去支持,使乡村游由不完善向完善发展,那些知名景区也是经过不断完善的过程才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的。
据了解,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目前正在筹备成立一个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所和伏牛山农民旅游文化艺术节,目的就是要关注农村。
戴松成认为农村旅游大有潜力可挖,但农村旅游资源还需要更好的整合。他还建议,农村发展乡村游不要千地一面,也不一定都要以花为媒。“农村种植资源丰富,发展旅游可以是高粱,也可以是红薯、土豆、山药等,张艺谋当年拍摄《红高粱》时,特意种了一片高粱,后来不也变成了一个景点?”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发展乡村旅游扩大了河南旅游的领域,不仅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新农村的建设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认为,新农村的标准之一就是村容整洁,发展乡村游可以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
同时,乡村游既是观光旅游,又是一种体验旅游,也非常符合目前旅游方式的发展趋势。只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这种旅游开发是值得提倡的,是旅游发展的又一个广阔的领域。
郑泰森说,宁陵梨花节、秋沟桃花节、彭店樱桃采摘节作为乡村游已经先行一步,尽管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毕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固始县有60万亩的油菜,潢川有紫云英,中牟有槐花,荥阳有石榴花,渑池有杏花,鄢陵有梅花,商丘一带有金银花,南阳有大面积的月季花,豫东开封、商丘一带有泡桐花,一年四季花期不断,从南到北此起彼伏,交替开放,资源太丰富了。
如果以花为媒,带动河南的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潜力无穷,可以惠及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