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梧有“行道树之王”美誉,然而每年四五月法梧随风乱飘的种毛却让人深恶痛绝。本报今年4月曾对望江路上1300棵法梧接受“结扎手术”,力争告别“毛毛雨”进行过报道。记者昨天从市苗圃获悉,这些修剪嫁接过的“无毛法梧”成活率达95%以上,明年起合肥还将在合作化路等地段全面推广,力争5年内让市民彻底告别“毛毛雨”。
法梧“绝育”有秘诀
据了解,合肥早在1982年就开始探索根治法梧“毛毛雨”方法,昨天记者在市苗圃见到了两棵有21年历史、被称为“种王”的法梧,它们是合肥最早培育出来的“无毛法梧”。“让法梧绝育就不会有‘毛毛雨’危害了,种辐射、芽辐射和秋水仙碱是三种让法梧绝育的方法,合肥使用芽辐射效果最好。”市苗圃的同志介绍说,1986年,合肥送了800个法梧芽到中科大化学系,利用钴60原子能辐射,让其基因快速变异,又用其他方法改良它们的遗传染色体,然后再嫁接到这两棵“种王”法梧上。经过多年追踪也证实果然不再结果。此后,每年从这两棵“种王”法梧身上嫁接的树枝多达上千个。
合肥首创却香飘省外
1991年,这项技术得到了科技部的认可,并被认定是一项国内外首创的出色的科研成果,从根本上解决了法梧毛污染环境的问题。一时间,南京、武汉、西安、长沙、乌鲁木齐等城市纷纷前来合肥学习经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技术仅在合肥花园街等少量路段进行了推广。去年,园林部门在望江路选择部分法梧重新实验并获得了成功,今年4月又推广到望江路上。据了解,市苗圃现在已培育出干径10cm以上的“无毛法梧”4000余株以及大量的种苗。
据了解,合肥城区目前在芜湖路等16条道路上种植了法梧,共13000余株,为此市苗圃制订“无球悬铃木五年嫁接计划”,计划投入约350万元,用5年时间完成城区法梧嫁接。
“无毛法梧”将更遮阴
接受“结扎”的法梧是否会影响其遮阴效果?据介绍,嫁接一年后枝叶就能修复到嫁接前状况,三年后就可形成直径四五米的大树冠,而且改良后的“无毛法梧”叶片最大的直径有50厘米,远远超过普通法梧的叶片,更重要的是,“无毛法梧”的落叶可推迟两个月,保持街头绿色景观的时间也将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