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至今,四年时间,虽然不算长,但黄山市以大量扎实的工作为生态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促进了旅游大发展。
黄山风景区是黄山市最亮丽的名片,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全国唯一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桂冠于一身的世界级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的黄山一直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在保护与开发上严格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方针,实施环境资源整体保护战略。通过加强对森林资源实施防火灾、防虫害和古树名木保护等措施,旅游景区、景点开发严格执行环评及“三同时”制度、主要景点实施轮休制、建设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筑垃圾和部分生活垃圾清运下山、对宾旅馆的餐饮油烟进行综合整治、机动车换乘等积极的保护举措,确保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到去年底,黄山风景区植被覆盖率达84.7%,有植物种类1800多种,各类野生动物297种,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其中,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国家一级标准,水环境质量功能区达标率100%,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82)中规定的I类区标准,被誉为“天然氧吧”。黄山风景区先后获得了联合国遗产地保护管理最高奖——梅丽娜·迈尔库里奖、全国“卫生山”、“安全山”和“文明山 ”等众多荣誉称号,并于2006年在全国首家通过了ISO14000国家示范区验收。
在加强景区建设的同时,黄山市各地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力度,为经济建设提供生态保障。全市坚持以工程治理为抓手,加大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通过实施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绿色长廊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七大工程,全市累计投入生态林业建设资金7.6亿元,完成退耕还林57万亩,建设生态公益林237万亩,流域内有林地面积达4505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占到国土面积的12.38%,提高了水源涵养能力。同时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重点治理新安江源头横江流域、歙县东部和绩溪县扬之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投入水土保持资金1.8亿元,累计净治理面积350平方公里,减少水土流失833万吨。近年来,全市各地积极实施农村沼气工程,通过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既保护了森林资源,改善了能源结构,又减少了面源污染。各地还在重点乡镇试点开展垃圾集中收集和集中处置项目建设,在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初步形成村收集、镇清运、县(区)集中处置、市级无害化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置网络。
近年来,黄山市不断推进生态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国率先完成了跨省行政区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定量化课题研究。2005年我市委托国家级科研机构开展并完成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课题研究,为国家开展和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试点提供了依据,国家相关部委已将新安江流域列为全国跨省行政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试点,并编制完成具体的实施方案。
以生态促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黄山市近年来坚持不懈的追求。生态区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是生态市建设的基础。全市7个区县中都按照生态区县建设标准整体推进生态建设。黄山区、休宁县、祁门县、黟县四个区县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其中,黄山区、休宁县、祁门县已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同时黄山区还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首批生态综合示范基地,休宁县、祁门县、黟县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第二批生态综合示范基地。与此同时,实施市、县(区)、镇、村四级联动,自下而上地开展生态建设。全市已建环境优美乡镇31个,其中,全国环境优美乡镇6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2个;全市已建生态村117个,其中省级生态村26个。
基地建设是生态市建设的“细胞工程”。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黄山市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中坚持“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的原则,重点抓好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两大类基地建设和骨干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到2007年底,全市已建较大规模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56处,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的基地面积达72.2万亩,形成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基地,全市生态农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由2004年的57家增至现在的83家,营销收入达 16.72亿元,初步形成以茶叶、蚕桑、菊花、经果、木竹和山野食品为主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提升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全市上下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各类乡村旅游示范点77个,生态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民致富的新亮点。
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市的重要内容,为此,黄山市着力在三个层面上试点工作:在工业企业层面上,积极推进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工艺推广。到目前为止,已有7家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农村能源建设层面上,以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为核心,大力推广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2.5万口,既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又可为农民增收节支,仅沼气工程建设一项可为农户增收节支3000多万元;在旅游及服务业发展层面上,以黄山风景区及主要城区的三星级以上饭店为重点开展资源节约、污染减量、企业增收的“绿色饭店”创建活动。
几年来,通过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黄山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到2007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75.91万公顷(其中:天然林30.38万公顷,人工林39.0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7.4%,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全市水环境质量优良,Ⅰ、Ⅱ、Ⅲ、Ⅳ类地表水所占比例分别为5%、33%、57%、5%,无Ⅴ类地表水,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100%,城镇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市及主要景区空气环境质量始终保持优良,主要城区空气质量达一级标准(优)的天数为118天,达二级标准(良)的天数247天,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位居全省首位。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崭新而宏伟的课题。作为全省首批生态市建设试点,黄山人民正以更加执着的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加快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步伐,把黄山早日建成生态优美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