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近四成农家乐恢复营业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昨日是汶川大地震震后200天,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二十九次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都江堰灾后重建200天的情况。都江堰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兴国表示,都江堰城乡社会秩序恢复正常、重建跨越信心日益增强、投资促进成效十分显著、科学重建效应逐步体现,一个逐步恢复和提升的旅游文化新城正在浴火重生。

城乡规划编制

10家世界顶尖单位参与重建规划

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是震后200天来贯穿始终的一大重点工作,都江堰邀请了10家世界顶尖规划单位参与灾后重建概念规划,目前已完成了全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向峨、虹口等九个乡镇的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调整和完善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了灾后旅游业重建概念规划、农业恢复重建规划、蒲阳工业新城产业发展规划。根据确定的重建规划,相关产业的重建工作目前已全面展开。

据初步统计,都江堰市地区生产总值由6月底的38.2亿元增长到6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6月底的22.1亿元增长到26.8亿元。以投资130余亿元的成灌城际快速铁路为标志的一批灾后重建重大交通项目动工建设,拉法基、宁江集团等一批工业企业恢复生产,全市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由点到线全面展开,固定资产投资由6月底的36.2亿元增长到61.4亿元,灾后重建步伐日益加快。

农村住房重建

联建达成意向协议1000余户

在农村住房重建上,都江堰坚持用城乡统筹的思路和办法,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大力引进社会资金。目前已撬动了30多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农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社会资金参与散户联建达成意向协议1000余户,现已经开工100余户。截至11月25日,全市恢复重建开工总户数达99819户,占应恢复重建的80.47%。

在城镇住房重建方面,预计在11月底可全面完成试点区域内危房拆除工作,12月底将全面实施住房重建。

产业恢复发展

485家农家乐恢复营业

截至10月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5亿元,同比下降32%,较地震时的38.2亿元净增29.3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7亿元、25.2亿元、29.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3%、32.6%、38.4%。

全市旅游接待能力逐步恢复,目前已恢复星级酒店8家、商务酒店11家、社会旅馆81家、农家乐485家,恢复比例分别达到58%、36%、53%、38%。 今年10月,都江堰共接待2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37.98万元,分别恢复到去年的49%,40%。

基础设施建设

24个交通项目正在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未来三年,计划完成城乡道路、供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9个,计划投资416.4亿元。全市在建的城镇路桥、市域交通项目达24个。目前,彭青路、岷江4号桥、蒲张路、北灌路(改建)、内二环等交通续建项目恢复施工;成都至都江堰城际铁路、成灌快速通道(沙西线都江堰段)、聚青路、蒲阳至虹口道路、都江堰至虹口、都江堰至龙池道路(龙池旅游公路)等新开工项目已进场施工;成郫灌干道(IT大道)、灌温路、青城后山路等新上项目已完成评审、立项;全市165条315公里乡村道路正在进行勘察和方案设计。此外,上海对口援建首批启动23个项目,除蒲阳至虹口公路项目外均开工建设;上海对口援建第二批项目58个,其中,12个教育项目开工建设,26个卫生项目年底前开工,第三批项目正在加紧准备。

社会事业项目

52所重建学校年内全部开工

未来三年,都江堰将实施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项目共144个,总投资64.9亿元。其中,52所重建学校已开工24个,年内开工28个。卫生重建项目37个已全部完成规划选址,目前,已开工5个项目,30个项目年内动工,2个项目在2009年3月底前开工建设。

当前紧要任务

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据许兴国介绍,当前,最紧要的是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目前,都江堰市已筹集棉被76419床、棉衣53320件,以及大量毛毯、电热毯、暖手器等,已向龙池、虹口等山区乡镇及其他坝区乡镇受灾困难群众发放棉被61201床、棉衣50336件、防寒服5000件、毛毯(电热毯)6000床、暖水袋3000个。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