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巧打文化品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近年来,西和县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全力打造仇池文化品牌,确立了“文化名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呈现良好势头。

西和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川壮丽秀美,具有独特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为了使深厚的文化内涵带动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西和县把旅游的主攻方向定位为文化旅游,打文化牌、走生态路,积极推进文化、生态、旅游相互融合。在不断完善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制定了“一湖九园”的旅游发展规划,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西和文化旅游品牌。围绕推介“伏羲圣地、乞巧福地、神秘古国”三张文化旅游名片,在仇池山旅游规划上,突出“仇池古国、圣境天国”的主题,充分体现伏羲文化和仇池古国文化;在云华山旅游规划上突出“云华鹊桥、中华乞巧”的主题,把云华山和乞巧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八峰崖旅游规划上以“祈求八福”为主题,充分体现西和悠久的宗教历史文化;在晚霞湖开发建设过程中,全力打造建设环湖6个民俗村,目前晚霞湖已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同时,加快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景泰蓝、仇池石、刺绣、字画以及麻纸、麻鞋、草编、鞋垫等文化旅游产品,成功注册成立了华泰艺术社和仇池民艺公司两家文化产品开发公司。另外通过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和“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工程”,积极推进全县文化大繁荣。截至目前,全县已成功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12个;“乞巧节”被增补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说春、陇南影子腔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长道镇西团村、石堡乡包集村、石峡镇坛土村被列为全市民俗文化村;建成了长道镇大寨村、大桥乡龙凤村2个高标准的文化大院和200个农家书屋;全县各类民间文艺团体达到11个,每年演出480余场次,为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