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漳浦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竹马戏)之乡”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2月23日,笔者从漳浦县文体局获悉,该县继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剪纸之乡"之后,日前又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竹马戏)之乡"。目前,现该县拥有"剪纸之乡"和"竹马戏之乡"两个国家级称号。

据悉,“竹马戏”是唐宋时期盛行于闽南和台湾金门一带一种朴素粗犷的民间歌舞,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分为本戏与弄仔戏两大类。其主要特点就是骑着竹马表演,竹马是用竹篾扎成马的形状,外蒙绸布或红、黑、赤、青、花、白等多种颜色纸,就成了一匹活灵活现的马。演出时,竹马的前节挂在演员面前齐腹高处,后半部安置在背后腰椎处,看起来演员就像真的骑在马上。表演时多为一生一旦或一旦一丑。早期的戏曲简单粗犷,诙谐纯朴,甚至不必添置专门的服装,下乡演出时临时向村民借用即可,因此在民间曾盛行一时。20世纪20年代,仅漳浦县就有18台"竹马戏"班。现今,竹马戏仍流行于漳浦县沿海地区,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陈毅聪 邱耀斌 张文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