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复制、极易消失的稀缺资源。池州被称之为“文化厚土”,古村落功不可没。近年来,池州市部分现存古村落得到了有效保护利用,但依然有部分古村落,因未得到应有保护而濒临消失。
不久前,记者慕名赴贵池区棠溪镇石门高村采访,发现这处远近闻名的古村落,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村落格局,不少古旧建筑依旧保存得比较完好。该村的一位村民说,由于村民保护古村落的意识一直较强,古建筑人为的破坏因素较少,部分古建筑近年还进行过保护性修复。
记者在接下来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像石门高村这样得到较好保护的古村落全市虽然还有一些,但与之相反的情况也不是个别。即使是保护得较好的古村落,也还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均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保护不力或保护后劲不足的窘境。
据池州市文物部门调查,该市现存的古村落大概100多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为保存较完整的古村镇,主要有九华山风景区的九华古镇,东至县的花园里乡金家村和东流镇东流老街。一部分为零星保存古民居的村镇,较为著名的有贵池区的茅坦村、元四村、杨村,青阳县的所村,九华山风景区的柯村,石台县的琏溪村、高路亭、乾空里,以及东至县的徽道村、元甲山等。还有一部分为古建筑较多的古村落,代表性的有东至县官港镇许村、石台县仙寓镇源头李村、青阳县陵阳镇谢家村、贵池区棠溪镇石门高村,以及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老田吴村5处,共有古建筑213幢,占村庄建筑总数的30%到40%。
据了解,池州全市保存较完整的古村镇,虽然均制定了保护规划,但除九华古镇和东流老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利用外,其他至今未得到有效保护。上述5处代表性的古村落,除少数几个保护利用的力度较大外,其余均未得到有效保护利用,部分古建筑濒临毁坏。零星保存古民居的村镇,得到保护利用的数量极少,一些古民居虽然挂上了保护标牌,但基本没有采取维护措施,部分古建筑因年久失修或人为破坏,随时面临倒塌的危险。
因为保护利用的相对乏力,古村落面临的问题多多。有关致力古村落研究的专家说,有些居民为改善居住条件,拆旧建新,对古村落进行着“建设性”的破坏,使古建筑伤筋动骨;由于布局混乱、建筑风格不一致,居民新建的现代楼房对古村落整体风貌造成硬伤;居住在古建筑中的农户,做饭取暖均使用明火,加上消防意识淡薄,形成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部分居民因经济利益驱动,甚至拆卖古民居材料;由于资金的不足,保护力不从心,导致古民居逐渐自然毁坏。
池州市政协文史委相关人士指出,古村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池州市的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亟待加强。他认为,要将古村落的保护纳入到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去,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切实避免对古村落的破坏;要结合“旅游兴市”战略,将古村落开发利用纳入全市的旅游发展规划,在旅游发展中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性保护。同时,他建议,一方面要严厉打击走私、盗卖古建筑及其构建的行为,严防因走私、盗卖造成古建筑的破坏和古建筑构建的流失;另一方面要在加强保护古村落宣传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古村落的保护,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利用。